缩略图

普通高中构建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

朱明峰

辽宁省北票市第三高级中学 122100

引言

国防教育是提升全民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价值观与知识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构建系统化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具有显著必要性。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家安全的范畴不断拓展,对青少年国防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推动国防教育课程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国家认同与安全观念,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与国防政策的具体体现。

一、普通高中国防教育课程化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课程定位模糊与内容缺乏整合

普通高中国防教育长期缺乏明确定位,未能作为独立课程或稳定模块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多数学校仅依托军事训练、专题讲座或零散主题活动开展教育,缺乏系统化、连续性的课程设计。内容编排呈现碎片化特征,知识结构缺乏逻辑层次,未能形成贯穿高中三年的循序渐进体系。国防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缺乏有效融通,难以利用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相关教学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课程标准的缺失导致教学目标模糊,内容选择随意性强,严重制约教育效果的深度与持续性。

(二)实施路径单一与资源保障不足

当前国防教育实施过度依赖集中军训,教学形式单调,难以覆盖国防知识、安全技能、军事理论等多维度目标。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实践环节缺乏创新性与多样性。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多数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外部人员临时担任,缺乏系统培训与稳定配备。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缺少专用教材、教具及数字化学习资源,校外实践基地利用率低且合作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且缺乏制度性保障,导致课程开发、资源建设与教师培训难以持续深入开展。

二、普通高中构建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一)明确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指向

国防教育课程目标应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国防观念与军事素养为核心导向。课程需系统构建以政治认同、军事知识、安全技能、身心素质为支柱的核心素养框架,确保国防教育全面融入高中育人体系。目标设计应体现阶段性与发展性特征,紧密契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点,避免内容要求过高或过低。基础目标侧重国防基础知识与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进阶目标注重批判性思维与安全实践能力的养成。课程目标体系还需与国家国防教育政策相呼应,体现时代性特征与现实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明确可操作的素养提升路径。

(二)构建模块化与跨学科的课程内容体系

基础模块涵盖国防理论、国家安全环境、军事基础知识、爱国主义教育等必修内容,确保全体学生掌握核心概念与基本技能。拓展模块包括防灾救护、国防科技、国际战略分析、军事技能实践等专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内容编排遵循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原则,实现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与连贯性。同时强化跨学科整合,与历史学科中的军事史、政治学科中的国家安全政策、地理学科中的地缘战略、物理学科中的国防科技应用以及体育学科中的体能训练等内容深度融合,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课程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应用性与探究性,适时引入最新国防动态与科技进展,保持内容的前沿性与时代感。

(三)创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模式

课程实施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线并行的机制,明确必修课时与选修课时的分配比例。课堂教学倡导启发式、案例式与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与小组协作提升教学效果。实践教学通过军事训练、模拟演习、基地参观、项目学习、竞赛活动等多元途径展开,强化体验性与参与度。积极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发在线课程与移动学习资源,拓展教学时空边界。建立与军队、国防教育场馆、科研机构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开展校外导师授课、实地研学与联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兴趣与能力倾向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与挑战任务,激发学习主动性。推动建立校本实施指南,明确各类教学活动的组织规范与实施标准,确保课程落地质量。

(四)建立科学多元的课程评价机制

构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全面覆盖知识理解、技能掌握、态度养成与行为表现等多个维度。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实践活动记录、项目作品、学习档案等方式实施,关注学生成长轨迹。终结性评价采用笔试、技能测试、成果展示等形式检验综合学习成效。积极引入表现性评价方法,通过模拟情景任务、小组项目演练等评估实际应用能力。评价主体包含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官评价及社会机构评价等多方参与。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形成用于改进课程设计、优化教学策略与促进学生发展的闭环管理系统。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与资源保障

通过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师资结构,建立国防教育教师任职标准与专业培训体系。组织定期培训涵盖国防政策、军事理论、教学方法等内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开发配套课程标准、教材教参、案例库及数字化资源库,建设集文本、图像、视频、虚拟仿真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平台。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网络,深化与军队、国防企事业单位、纪念馆等机构的合作,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设立国防教育专项经费并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保障课程开发、资源建设、教师培训与活动实施所需投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与资源等多方面协同推进。本研究提出的整体设计方案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力求为高中国防教育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路径。未来仍需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调整完善,持续优化课程机制,以更好地发挥国防教育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长海 . 普通高中构建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12):126-128.

[2] 蒋晓戈 . 新时代高中国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 河南大学 ,2024.

[3] 唐郁 . 国防教育与新时代高中体育课程有机结合的可行性探究 [J]. 科学咨询 ,2024,(03):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