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音乐教学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作者

何丽敏

仁寿县钟祥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眉山 620500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音乐是一门艺术类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道德修养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点,深入挖掘教学内容,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引领学生习得丰富音乐知识、技能,并实现道德品质方面的提升、发展,为未来成长、成才筑牢根基。

一、初中音乐教学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音乐是一门充满“德”性的课程,也是一门情感较为丰富的艺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提到学乐成才,尤为关注礼乐的德育功能,发挥音乐的作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1]。音乐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一席之地,是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但是,在以往教学中,音乐受重视程度不足,经常被当成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音乐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音乐课程的开设,不仅为美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契机,同时也为德育工作的实施搭建了良好的平台[2]。因为就音乐本身而言,具备一定的道德感、政治观,不管是鉴赏音乐的过程还是在音乐中得到的情感体验,都隐藏着一定的德育价值。初中是义务阶段音乐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教师在引领学生演唱、演奏音乐作品时,能够让其切实感知音乐背后的德育因子,在强化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德育。

二、初中音乐教学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探寻德育因子

教材是由专家学者精心编排的,其中包含了大量优质音乐作品,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参考依据。研读初中音乐教材,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着不少德育因子,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开发,这些都可以成为德育的利器。初中音乐教学中,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德育渗透,并真正发挥出功效,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从教材入手,对此展开深层次挖掘、剖析,寻找其背后的德育因子,并在课堂上适时引入,让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感染、熏陶,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效果[3]。以“欣赏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一课为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大量运用切分音,用明亮的音色,将乐曲的豪迈以及雄壮表现得淋漓尽致。它背后蕴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值得学生学习。再以“演唱 长江之歌”这一课为例,《长江之歌》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演唱歌曲,有着流畅激昂的旋律、大气磅礴的歌词以及亲切热烈的情感,通过描写与赞美长江,表达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其中蕴藏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情怀,不失为德育的好素材。教材中还有许多德育因子,亟待教师挖掘和开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德育视角,深入挖掘和分析教材,充分展现其背后的德育元素,将其与音乐教学有效融合起来,在推动音乐教学工作稳步开展的同时,将德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与道德修养的均衡发展。

(二)组织学习活动,有效渗透德育

德育因子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包括学生学习的知识、学习活动本身。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音乐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有效渗透德育,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习得丰富音乐知识,同时形成良好道德品质[4]。如,就友善来说,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同时也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教师有必要适当融入友善这一品质,让学生学会友善待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落实呢?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划分,形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与探究,在增强学习参与度和体验感的同时,促进学生友善品质的塑造。以“演唱 青春舞曲”这一课为例,要求学生学会唱《青春舞曲》,了解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基本节奏型以及舞蹈的基本动作。教师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搭建良好的舞台,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音乐剧表演。教师要提醒学生,合理分工,与伙伴互相帮助、配合,这样才能够将这项任务做好。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切实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友善相处,聆听并适当采纳他人的意见。这样,音乐剧表演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真实、深刻,切实体会音乐学习的魅力,同时实现对友善品质的培育,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三)树立学习榜样,强化德育实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榜样来进行德育渗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为德育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在音乐学习历程中,会了解到许多音乐家,身上不乏优秀精神与品质,值得大家学习。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入手,挖掘音乐家身上的故事,引导学生探究其精神品质,以其为榜样,不断规范自身言行,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如,就贝多芬来说,他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对世界音乐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对于贝多芬,许多学生或许听过他的作品,但对他的故事,了解较少。教师就可以适当拓展和延伸,给学生讲述贝多芬的励志故事。如,在创作《命运交响曲》时,他的热恋情人因为门第原因与他分手,此时他的耳朵也再无治愈的可能。此时,教师适当抛出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当时的贝多芬,在遭受多重打击的情况下,是否还会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呢?”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讲述贝多芬与命运反抗的励志故事,让学生对其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如此,教师通过教学拓展,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为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作用下积极进取、奋勇拼搏,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推动音乐教学改革创新的有力举措,更是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职责,通过挖掘教材背后的德育因子、组织学习活动渗透德育、树立德育学习榜样等做法,促进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让音乐教学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道德品质的培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亚丽 .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2(13):147-150.

[2] 李洪 . 提升初中音乐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2(40):154-158.

[3] 许洁如 . 乐音化丝雨,润心细无声——寓德育于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 [J]. 电脑校园 ,2021(1):464.

[4] 陈赛茴.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 立德树人" 的视角[J]. 科教导刊 - 电子版(下旬),2021(5):168-169.

[5] 井永杰 . 新时代下初中音乐创新性教学研究 [J]. 科普童话 ,2023(20):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