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新” 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覃玉泽

贵州省天柱县第二中学 556699

引言

当前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内容碎片化与深度不足的双重挑战,传统演示型实验难以满足学生科学思维进阶需求。“三新”理念推动教学目标向核心素养本位转变,促使实验教学从验证结论转向探究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为情境化、模块化实验设计提供新路径。本研究通过系统整合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实践要素,构建适配新课程体系的实验教学框架,着力突破实践育人瓶颈。

一、“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与问题剖析

(一)教学理念与“三新”要求的差距

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仍存在理念转型滞后现象。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导向的实验教学目标理解不深,未能充分融合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维度。传统教学偏重验证性实验的操作流程训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不足。跨学科实践理念渗透薄弱,实验设计未有效关联环境、技术等现实议题。三新要求的探究实践素养在教学内容转化过程中出现断层,实验环节与理论教学协同性不足,制约了科学思维的系统性培育。

(二)实验教学资源的配置不足

学校实验资源配置呈现结构性失衡。部分学校缺乏开展数字化实验的必要设备,如传感器、显微成像系统等现代仪器配备率有限。实验耗材更新机制不健全,导致探究性实验实施频次受限。实验场地空间不足制约小组协作式学习开展,尤其缺乏跨学科综合实践所需的开放型实验室。校本实验课程开发资源库建设滞后,缺少适配新教材的创新型实验案例库。

(三)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与思维培养的欠缺

学生实验技能发展呈现碎片化特征。基础仪器操作规范性训练不足,如显微镜使用存在调焦不准、制片不当等共性问题。定量实验数据处理能力薄弱,误差分析意识尚未有效建立。高阶思维培养存在明显短板,学生自主提出研究假设、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显著不足。

(四)教学评价体系对“三新”的适应性问题

既有评价方式与核心素养要求匹配度不足。实验评价仍过度侧重操作结果准确性,忽视探究过程的表现性评估。评价维度单一化,未建立涵盖方案设计、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的多维指标。过程性评价工具开发滞后,缺乏有效追踪科学思维发展的记录量表。终结性评价中实验试题仍以知识复现为主,未能深度考查实践迁移能力。

二、“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构建

(一)基于“三新”理念的实验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需紧密围绕生物学核心素养四维度展开。生命观念维度聚焦结构与功能观的渗透,科学思维维度强化假设演绎与模型构建能力训练,探究实践维度突出实验设计与技术应用融合,社会责任维度关联生态伦理与科学伦理意识培养。目标设定遵循“基础操作—探究能力—创新思维”三级进阶逻辑,确保与课程标准的深度契合。目标表述需细化可观测的行为动词,规避空泛表述,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光合作用探究实验教学中,设定分层目标。基础层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密闭装置测定气体变化,进阶层引导设计单变量对照实验验证光强影响,创新层鼓励构建数学模型分析速率曲线。

(二)整合资源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构建虚实融合的资源体系是突破硬件制约的关键路径。开发生活化替代实验项目,利用微型化器材降低耗材需求。整合数字仿真实验资源库,重点覆盖高危高成本实验场景。建立校际实验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化设备流转机制。跨学科资源联动中注重化学试剂安全规范与物理测量工具的应用整合,强化实验数据的多学科解读能力。例如人教版选修三基因工程实验中,采用数字化 PCR 模拟软件弥补仪器短缺。实操环节用食用琼脂糖替代高纯度凝胶,染色环节以红火龙果汁代替 EB 致癌染料。学生用智能手机显微镜头观察转基因荧光标记,同步接入云端数据库比对基因序列图谱。

(三)创新方法提升学生实验参与度与能力

实施双轨驱动教学法融合项目式与问题式学习优势。基础实验采用任务清单制,通过操作流程图解与微课示范降低认知负荷。高阶探究实行课题招标制,学生自主申报研究方向并组建团队。引入工程师思维模型,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时同步考量成本控制与风险评估。建立实验差错分析档案,将操作失误转化为生成性教学资源。例如人教版必修二DNA 粗提取实验中,学生分组竞标优化方案。某组采用洗衣粉裂解液替代专业缓冲液,通过控制洗涤剂浓度梯度测试裂解效率。另一组设计冷冻研磨法破碎细胞,对比液氮研磨与常温研磨的DNA 纯度差异。

(四)构建契合“三新”的实验教学评价机制

建立三维动态评价框架,涵盖探究过程表现、协作效能评估与思维发展追踪。过程评价采用实验操作录像回溯分析技术,通过关键帧标注实现技能动作量化。结果评价开发多级赋分量表,设置实验设计创新性权重占比。引入学生自评会议机制,通过实验反思日志与改进计划书形成评价闭环。探索实验能力等级认证制度,衔接高校强基计划人才选拔标准。例如人教版必修三生态系统稳定性模拟实验中,采用多源评价工具。过程维度记录小组搭建微生态瓶时变量控制的科学性,结果维度评估系统维持平衡的时长数据。学生通过双盲互评系统分析实验报告,教师依据论证逻辑质量分级赋分。

结束语

“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究通过建构“核心素养导向—实验载体创新—多元评价协同”三位一体教学模型,实现了实验内容与科学探究能力的深度耦合。开发的情境化探究模块增强了实验教学的真实性与挑战度,动态评价机制有效追踪学生思维发展轨迹,促进了科学思维培养从理念到行动的实质性转化。

参考文献

[1] 林楠楠 . 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 [C]//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 .2025 年第一届文化信息与教育发展论坛论文集(上).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2025:250-252.

[2] 仲生泽 .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实验学习路径研究 [C]// 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 . 第三届教育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24:572-574.

[3] 韩涵 .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C]// 广东教育学会 . 广东教育学会 2024 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九届广东省中小学校( 园 ) 长论坛论文选(三). 江苏省泰州中学 ;,2024:666-669.

[5] 董天斌 .“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 [J]. 甘肃教育 ,2024,(09):102-105.

[6] 郁怡秋 .“三新”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2024,(1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