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课时衔接策略

作者

刘佩佩

邯郸市永年区实验小学 057150

引言

单元整体教学依托“核心主题”,将单元里的识字写字、阅读表达等内容进行整合,助力学生搭建结构化知识框架、提升核心素养。课时是单元教学的基础单元,其衔接状况直接影响单元整体目标达成,若课时间缺乏联系,单元教学就会演变成“单课叠加”,学生学到的还是零碎知识,无法达成“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的递进。

一、课时衔接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核心价值

小学的语文单元大多依据统一主题对内容进行整合,课时衔接可把单课知识串成体系:就四年级“观察与发现”单元而言,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来学习“细节描写”,第二课时安排动物观察,三课时通过“观察方法”衔接,这三课时借助“观察方法”串联,使学生能够逐步习得“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逻辑,搭建起“观察—描写”的知识架构,而非单独记忆 “植物怎么写”“动物怎么写”[1]。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课时衔接的现存问题

一些教师未先明确单元总体目标,直接依据单课开展目标设计,造成课时目标和单元核心分离、课次目标无递进关系:以三年级“传统文化”单元为例,单元总目标设定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积累传统文化知识”,然而教师所设定的课时目标依次为“第一课时:朗读《元日》并背诵诗句;第二课时:领会《清明》诗意;第三课时:复述《牛郎织女》故事”,这三课时仅聚焦“单课任务”,没有围绕“传统文化魅力”形成层层递进,学生学完之后不明白“春节、清明的文化内涵”,单元预期目标未能达成[2]。

三、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课时衔接实践策略

(一)目标分层衔接:锚定单元核心,拆解递进子目标

例如三年级“童话王国”单元,按照“感受童话的幻想性与教育意义,能创编简单童话片段” 的单元整体目标,依此对课时子目标进行拆分:第一课时(基础层面)安排“朗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梳理童话情节,感知童话‘反复结构’特征”,为后续把握童话逻辑打基础;第二课时聚焦于剖析《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与《不会叫的狗》里的人物形象,体悟童话“帮助他人、勇敢尝试”的教育价值,在先前课程对情节认知的基础上加深主题领会。

(二)内容关联衔接:串联知识脉络,构建单元内容网

针对知识关联,着重单元核心知识要点,在课堂时段逐步延伸拓展:以四年级“观察与发现”单元为例,该单元关键知识聚焦于“观察方法”,首课时开展《爬山虎的脚》教学,重点围绕“植物细节观察”;第二课时讲授《蟋蟀的住宅》课程,延伸至 “动物动态观察”;第三课时开展《我家的小狗》教学,将内容整合为“生活场景整体观察”,以“观察方法” 贯穿三课时教学,助力学生逐渐掌握“从局部到整体” 的观察逻辑。

方法运用的连贯性上,将前课所学方法应用于后续课时:例如二年级“识字单元”,第一课时学习 “部首识字法”,第二课直接运用该法学习“火”部字,教师只需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部首法猜猜这些字的意思”,不用重复阐释方法,又能加深知识间的关联。

在情境连贯环节,构建覆盖单元的生活场景,使各课时内容于场景里实现衔接:对于一年级“生活中的汉字”单元而言,构建 “逛超市” 情境,第一课时聚焦“认识超市货架上的食品汉字”,第二课时围绕“认识超市文具区汉字”展开,第三课时开展“模拟‘超市购物’,用所学汉字交流”活动,情境持续使各课时内容衔接自然,学生于真实场景运用知识,领会 “汉字服务生活” 内涵。

(三)方法递进衔接:适配认知规律,设计方法进阶链

例如五年级 “小说单元”通过“朗读《桥》,角色扮演体悟老支书言行”,以直观途径初步认知人物;第二课时安排“小组讨论《穷人》中桑娜心理的变化情况,用表格整理‘担心 — 犹豫 — 坚定’的流程”,在前课感知前提,借助工具强化剖析;第三课时安排“结合前两课所学,分析《少年闰土》中闰土的形象,探讨‘童年差异’的主题”任务,以整合方法,达成能力转化。

(四)评价协同衔接:贯穿课时全程,强化衔接效果

各课时应融入过程性评价,重点对准“衔接点”:对于三年级“童话单元”而言,第一节课开展“情节梳理准确性”评价,第二课时对“人物形象分析深度”进行评价,第三课时对“童话片段创编的反复结构’与教育意义”加以评价;评价过程中应点明 “当前能力与前课的关联”,例如 “你可从情节里分析人物,比上节课的梳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进展”,提升学生的衔接认知。

终结性评估要整合单元与课时的内容,评估整体成效:对于“观察与发现” 单元而言,设计“观察日记写作”作为终结性评价任务,让学生“借助单元所学的细节、动态观察手段,描绘一处生活景象”,评价标准要包含“细节描写、动态描写、整体整合”,保证评价能涉及各课时的衔接之处,促使学生关注单元整体知识运用[3]。

总结

课时衔接作为解决当前课时碎片化问题的关键手段,是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生命线”,运用“目标分层、内容关联、方法递进、评价协同”四大策略,能有力化解当下课时碎片化难题,助力学生搭建连贯知识框架、培育核心素养,这些举措可大幅增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效果与实际成效,使单元教学切实从“单课叠加”转变为“素养进阶”。

参考文献

[1] 于建宏.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J].语文建设 , 2024(4):I0007.

[2] 魏莹 . 小学语文 " 单元整体 " 教学策略探索 [J]. 新智慧 ,2024(9):92-94.

[3] 林梅钦 ." 双减 " 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 2023(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