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形势下高中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机制的构建研究

作者

张利华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050011

伴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发展、“双减”政策的落地和数字化浪潮影响,高中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图书馆是学校文化资源的重要中心,肩负着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重要职能,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就成了激活高中图书馆生机,充分发挥教育职能的不二选择。

一、新形势下高中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一)与深化教育改革相适应

伴随着新高考改革和“双减”政策全面铺开,高中教育正在由传统应试导向向核心素养培育转变,新高考突出学生自主选科和生涯规划,“双减”政策又给学生解放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对高中图书馆资源储备、服务模式等方面都有较高需求。以纸质文献借阅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服务已经很难适应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图书馆迫切需要通过创新管理将学科拓展、生涯规划、素质教育等多元资源融合,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中一支重要的辅助力量 [1]。

(二)适应学生升级学习需求的急需

当代高中生是在数字时代长大的,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改变,碎片化阅读、线上学习和跨学科探究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对于图书馆的期望已不限于藏书空间,而是希望它是一个知识交流和实践创新的综合场所。但目前一些高中图书馆普遍存在着资源陈旧、服务形式简单,不能与学生学习特点相匹配的现象。如数字资源更新的滞后性和互动式学习场景的缺失造成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高。所以,只有在管理上不断创新,引进智能化设备、开发有特色的数字资源和设计互动式的学习活动等,才有可能吸引学生积极地使用图书馆资源,以满足他们个性化和多元化学习的需要。

二、新形势下高中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机制的构建目标

(一)使资源管理高效、智慧化

创新机制的目的在于促进高中图书馆资源管理由传统的人工模式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通过建立统一资源管理平台将纸质文献、电子图书和数据库等多元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精准检索 [2]。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实现馆藏结构的动态调整和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如通过对热门学科的资源需求进行数据监测,并适时补充有关文献;利用智能推荐系统,向教师和学生精准推送所需资源。同时引入 RFID 技术对图书借还流程进行优化,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错误,提高了资源管理效率,构建了一个高效、智能的资源服务体系。

(二)构建个性化、全场景服务体系

创新机制致力于打破“被动服务”的限制,建立涵盖教学、学习、文化活动全过程的个性化服务体系。根据师生差异化的需求提供分层分类服务——为教师定制学科教学资源包和教研数据支持;为学生设计生涯规划指导、学科拓展课程和阅读能力培养方案。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扩大服务空间:线上通过移动图书馆和学习平台提供全天候的资源访问和咨询服务;线下创建创客空间和研讨室等实体场景来支撑小组协作和实践创新。另外,还通过构建读者反馈机制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形式,实现由“满足需求”向“引领需求”的服务提升。

三、新形势下高中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机制的构建方法

(一)确立以教师和学生需要为本的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为图书馆管理创新提供了思想根基。传统的高中图书馆往往注重资源的管理,有“重藏轻用”的趋势,造成服务脱离了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新形势下,需彻底转变理念,将“关注师生的需求”贯穿管理全过程,管理者要积极突破思维定式,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深刻了解教师和学生在知识获取、学习方式和文化体验等方面所提出的新要求,如在新高考语境中,学生对于学科拓展资源的需求、生涯规划指导需求,教师对于教学素材整合和教研支持的需求,为了准确掌握需求,图书馆可以建立常态化的调研机制,以问卷调查、座谈会和线上留言的方式多渠道搜集反馈信息,涵盖不同年级的学生和各学科的教师群体,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需求数据库 [3]。同时加强对馆员服务意识的培养,并通过案例教学和服务标兵的评选来引导馆员由“资源管理员”转变为“学习顾问”,积极主动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建议和资源推荐等个性化服务。另外,需要建立需求响应机制,对教师和学生在资源采购、空间改造和活动策划方面的建议及时进行可行性评估和促进实施,使图书馆成为真正适应广大师生发展需要的“知识服务站”。

(二)优化精准化的服务供给体系

精准化服务是图书馆效能提升的重点途径,高中图书馆需要以教师和学生差异化需求为中心,建立分层分类服务供给体系,从资源供给上看,面向学生群体,并根据年级和学科特点进行资源配置 [4]。为高一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类书籍和科普读物;为高三学生增补高考政策解读、学科专题资料等;同时创建了特色资源库,收录校本课程讲义和优秀学生作品集。以教师为导向,集成教学课件、学术论文和教育案例,定期推送学科前沿动态,从服务形式来看,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下营造多功能的阅读空间,建立学科研讨区、创意工坊、朗读亭等特色区,为个性化学习和小组协作提供支撑;线上研发移动图书馆APP,集电子资源检索、在线借阅和课程学习于一体,利用AI 客服提供全天候咨询服务,还根据不同的需求情景设计了专门的服务,如为参赛学生形成“学科资源包”;为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提供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支持,通过精细化服务,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的依赖度和满意度。

(三)建立跨部门的协同共建机制

高中图书馆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依靠学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在传统的模式中,图书馆与教务、德育和信息中心相对独立,存在着资源分散、职能分离的问题,限制了其服务效能的发挥。跨部门协同机制的建设需要从组织架构和合作模式两个层面着手,成立由分管校领导牵头,图书馆、教务处、教科室、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图书馆发展委员会”,统筹规划资源建设、活动策划、空间改造等重大事项,打破部门壁垒,在资源共建上,与教务处共同开发“学科阅读课程”,把图书馆资源植入学科教学计划,与教科室共同举办教师读书沙龙、交流教学案例,与信息中心一起建设智慧图书馆平台,以达到数据互通和技术共享 [5]。在活动合作方面,与德育处携手策划如“校园读书节”和“红色经典诵读”等文化教育活动;配合年级组举办“主题阅读月活动”,并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阶段的活动内容。通过构建定期的沟通会议、联合项目的推动以及成果共享的激励机制,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工作模式,从而提高了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整合程度。

(四)实行项目化的运营管理模式

项目化管理对于提高图书馆运营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往往采取职能化分工的方式,普遍存在过程冗长、职责分散、缺乏创新动力的现象。为了实施项目化的策略,需要将图书馆的核心任务细分为几个具体的项目,例如“数字资源建设项目”、“阅读推广活动项目”和“空间改造工程”,并为每个项目设定清晰的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人,项目运作上,可以建立跨部门、跨岗位项目团队,团队成员覆盖馆员、教师代表和学生志愿者,全面融合了各方面优势。比如阅读推广项目可以由馆员规划、语文教师进行专业辅导、学生志愿者参与推广实施。同时引入项目全周期管理的方法,利用甘特图和进度看板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测,并定期开复盘会议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优化计划。项目完成后,通过量化指标,例如,活动参与率、资源使用率、师生满意度等进行考核评估,并将成果纳入馆员绩效考核与评优体系,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另外,建立项目经验库,沉淀优秀案例及管理方法,为后续的工作起到借鉴作用,促进了图书馆管理由经验驱动到科学管理的过渡。

(五)构建读者行为数据分析系统

数据驱动为图书馆精准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核心支持,高中图书馆需要建立读者行为数据分析体系,将借阅记录、资源访问日志和活动参与数据等多维度的信息进行融合,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价值挖掘。该系统能够实时获取教师和学生资源检索关键词、借阅频次和停留时长等行为表现数据,并利用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算法构建读者画像。比如对学生阅读偏好进行分析,并区分“学科学习型”“兴趣拓展型”“休闲阅读型”等人群;确定教师资源利用规律,评判教师教学需求和教研方向,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图书馆可以实现多场景的应用,在资源采购环节根据数据反馈对馆藏结构进行动态调整,重点补充高频需求资源;在服务优化上,针对不同人群推送个性化的资源推荐,如面向理科生推荐科普视频、面向教师推送教学改革论文等;在空间管理方面,通过分析区域使用热度,合理规划功能分区,把利用率不高的区域转化为热门需求空间。另外,还运用数据对读者的需求趋势进行预测,超前规划活动和资源储备,比如在考试季前推出复习专题资源、在寒暑假前设计主题阅读计划等,用数据驱动决策,增强图书馆管理前瞻性和服务精准度。

4 结语

在新形势背景下,高中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和持续性的项目。从理念革新、技术赋能、服务升级及制度完善等方面入手,可以有效盘活图书馆教育潜力,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服务。今后,高中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之路,助力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吴丽清 .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图书馆资源建设与管理研究 [J]. 名师在线 ,2024(24):91-93.

[2] 周燕芬. 高中图书馆阅读激励计划对学生阅读量的影响研究[J].新阅读 ,2024(09):88-90.

[3] 马展熙 . 高中图书馆管理员队伍新课标适应性调查分析 [J]. 兰台内外 ,2024(26):61-63.

[4] 林丽芳 . 基于动机理论的高中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与实践[J]. 兰台内外 ,2025(11):87-89.

[5] 欧英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三角洲 ,2025(14):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