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物课堂问题链设计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作者

李小花

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  524200

一、引言

课堂教学作为落实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而问题链设计作为一种极具引导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手段,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它犹如一条无形的线索,将生物知识的各个要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去探索、去发现,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二、高中生物课堂问题链设计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往往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问题链的设计则打破了这种模式,通过一个个具有关联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问题的答案,调动自身的思维积极性,变 “要我学” 为 “我要学”。

(二)引导思维逐步深入

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问题链可以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内在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从简单的基础知识问题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沿着合理的路径不断深入,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多元思维方式

不同类型的问题链能够锻炼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例如,开放性问题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生物现象和问题;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链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敢于质疑、善于分析,从而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当前高中生物课堂问题链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缺乏关联性

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问题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难以把握知识的连贯性,无法有效引导思维的连贯发展。

(二)问题难易把控不当

要么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深入思考就能轻易回答,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挑战;要么问题难度过高,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失去继续思考和探究的动力,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问题形式单一

很多问题链主要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只要求学生回答固定的答案,缺乏开放性、探究性问题。这样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

四、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课堂问题链设计策略

(一)基于逻辑思维培养的问题链设计

1. 按照知识的因果关系设计

例如在讲解 “光合作用” 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链:“植物为什么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原因)”“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哪些?(条件)”“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物质以及对植物自身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结果)” 通过这样由因及果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 遵循知识的层次结构设计

从细胞水平的知识逐步拓展到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在学习 “生态系统的结构” 时,先问 “细胞内有哪些结构参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细胞层次)” 再问 “个体是如何获取和利用能量的?(个体层次)” 接着问 “种群之间的能量关系是怎样的?(种群层次)” 最后问 “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如何实现的?(生态系统层次)” 帮助学生构建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提升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链设计

1. 创设开放性情境问题

在高中生物 “基因工程” 的教学中,创设开放性情境问题意义重大。例如上述围绕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所设计的问题链,为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广阔空间。当思考改良哪些性状时,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从提高产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改善营养价值等诸多方面去构想,阐述选择理由的过程也是梳理知识、深入思考的过程。而对于实现改良的具体方法,学生需回顾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如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等知识,再创造性地规划运用,从不同思路去搭建可行路径。这样的开放性情境问题,打破了传统封闭式问题的局限,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自主设想、规划中,不断挖掘创新潜能,切实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为生物学习注入新活力。

2. 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高中生物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学中,精心设计鼓励多角度思考的问题链对学生思维拓展意义重大。例如提出 “课本中列举了生物多样性在多个方面的价值,那从日常生活场景出发,你能举例说明这些价值是如何具体展现的吗?” 这一问题,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其价值所在。还有 “从社会、经济、环境等不同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别有着怎样的侧重点和相互关联?” 该问题促使学生转换视角,从宏观层面深度剖析,使其明白生物多样性在维护生态稳定、推动产业发展以及丰富人文内涵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问题链设计,打破常规思维局限,让学生从多维度审视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的灵活性,使其更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三)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链设计

1. 提出争议性问题

在探讨 “克隆技术的应用” 时,设计问题链:“克隆技术在医学上能带来诸多益处,比如可以用于器官移植等,但也有人认为克隆技术违背了伦理道德,你怎么看?”“如何在利用克隆技术优势的同时避免其带来的伦理问题?” 让学生在思考和辩论这些争议性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客观分析,敢于质疑既有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2. 引导对教材内容质疑

比如在学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时,提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力,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你觉得它有没有存在局限性的地方?如果有,体现在哪些方面?” 促使学生不盲目跟从教材,而是以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所学知识,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论

高中生物课堂问题链设计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通过正视当前问题链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依据不同思维能力培养的需求,精心设计出具有逻辑性、创新性、批判性等特点的问题链,让高中生物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素养基础。当然,问题链设计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持续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以更好地适应学生和教学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侯翠林 . 关于高中生物单元教学中”问题链”的设置探究 [J]. 高考 ,2023(12):89-92.

[2] 冯文静 .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课堂问题设计策略 [J]. 中学生物教学 , 20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