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王礼胜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庆中学 564300

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教学对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培养逻辑思维具有关键作用。人教版数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概念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概念课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概念的死记硬背、理解不深入等,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开展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方面

部分教师在概念课教学中,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直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定义,缺乏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引导,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未能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或数学史等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使概念的引入显得生硬,学生难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降低了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教学进度和方法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学节奏,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困难。

(二)学生学习方面

习惯于依赖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意识,在学习概念时,没有深入挖掘概念背后的内涵,只是机械记忆。初中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困难,导致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学生虽然记住了概念,但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灵活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缺乏将概念与具体题目情境相结合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概念课有效教学实践策略

(一)优化概念引入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概念,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概念时,展示蝴蝶、蜻蜓等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生物图片,或者生活中的建筑物、剪纸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讲述概念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介绍古代中国、古希腊等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同感。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时,可设置问题“某班有学生若干人,若每组 6 人,则余 3 人;若每组 7 人,则少 5 人,求该班学生人数。”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引出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二)注重概念形成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例如,在讲解“多边形内角和”概念时,让学生通过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的方法,自主探究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概念,还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动态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如在讲解“函数图像”概念时,通过动画展示函数图像的生成过程,让学生直观看到函数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加深对函数图像概念的理解。

(三)强化概念理解

从不同角度对概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概念。如对于“平行四边形”概念,不仅从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来理解,还从边、角、对角线等性质方面进行剖析,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如在讲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概念时,对比它们的表达式、图像特征、性质等,使学生清晰区分两个概念。

(四)促进概念应用

练习题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和多样性,从简单的概念辨析题到复杂的综合应用题,逐步提高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概念后,先设计简单的因式分解练习题,如对 x2-4 进行因式分解,然后再设计如利用因式分解解决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等综合性题目。组织数学活动,如数学建模比赛、数学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概念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选取某初中二年级一个班级作为教学实践对象,该班级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概念课为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二)教学过程

概念引入:通过展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表,提出问题“汽车以 60 千米 / 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 (t)(小时)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列出函数表达式 s=60t ,从而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概念形成:让学生分组讨论形如y=kx+b((k),(b) 为常数, (k≠0) )的函数表达式与之前所学函数表达式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自主探究,总结一次函数的特征。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 (k),(b) 值下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图像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

概念理解:引导学生从表达式、图像、性质等方面对一次函数概念进行多角度分析,对比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异同点,让学生分组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应用:设计练习题,包括判断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根据条件求一次函数表达式、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等。如“某商店进一批货,每件进价为 20 元,若按每件 30 元销售,可卖出 400 件。若销售单价每提高 1 元,销售量就减少 20 件。设销售单价为 (x) 元,销售利润为 (y) 元,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是否为一次函数。”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一次函数概念的应用。

(三)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作业及单元测试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明显提高,对一次函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作业和测试中关于一次函数概念的题目正确率显著提升,表明本次教学实践策略在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实践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优化概念引入、注重概念形成过程、强化概念理解和促进概念应用等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符译丹 , 陈立万 . 基于 "5E" 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探究——以人教版" 液体的表面张力" 教学为例[J]. 物理教师.2022,43(1).

[2] 田思雨 , 屈平 . 基于 5E 教学模式开展生物模型制作的实践研究— —以高一年级为例 [J]. 现代盐化工 .2021,48(6).

[3] 郭酉妍 . 基于 5E 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1,(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