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新课情境导入技巧对学生兴趣激发的探究

作者

李茂才

广东省梅州市安流镇福岭小学

一个精彩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情境导入作为一种备受推崇的新课导入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且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或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点燃学习热情

数学学习热情的点燃,关键在于其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日常场景,提供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土壤。购物、家庭事务、旅游活动,这些常见情境中蕴含着等待发掘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此类生活化情境,能有效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认识人民币”课程的教学实践即是明证。课堂可以瞬间转变成一个“小小超市”。货架上,铅笔、橡皮、尺子和小汽车模型等物品摆放整齐,每件都贴有明确的价格标签。教师此时宣布:“今天,教室成了‘小小超市’!你们扮演顾客,我是收银员。每人手握 10 元仿真纸币,目标是用它买到心仪商品。”这个宣告立刻引发了学生的兴奋情绪。参与购物的渴望变得难以抑制。实际的购买行为中,数学问题自然浮现。学生计算:“铅笔5 角,橡皮8 角,合起来多少钱?”或者思考:“付给收银员 1 元钱,该找回多少零钱?”这些具体问题的出现,让学生直接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里的实际功用。这种切身的体验,成为推动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原理的内在力量。数学的实用价值与趣味性,借此得到了最直观的验证。生活,确乎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与归宿。将两者结合,教学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二、游戏情境:在玩中学,激发探索欲望

教学实践表明,利用游戏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契合儿童天性。这种融合能够促使学生在玩乐中汲取知识,在知识获取中体验乐趣。它有效点燃了学生内在的探索热情与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新知识引入环节,构建游戏情境具备显著效果。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授课内容,精心策划多种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形式。猜谜语是一种选择,接力赛、抢答赛同样可行。学生沉浸在游戏过程里,会自然地过渡到学习状态。以《找规律》这门课的具体实施为例。一种可能的游戏设计是“动作接龙”。教师本人先演示一组简单动作序列。拍手一次,紧接着跺脚一次,然后再次拍手,再次跺脚,如此循环。学生随后需要接续完成这些动作。学生通常能够轻松识别序列模式并延续下去。接下来,教师更换另一组动作,其复杂程度略有提升。点头两次,然后拍肩一次,再点头两次,再拍肩一次,依此继续。教师此时提问,让学生推测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学生思维变得活跃,努力分析动作间隐藏的模式。成功预测教师下一个动作的时刻,学生会体验到强烈的成功感。教师抓住这一契机,顺其自然地引出新课内容。“为什么你们能猜对呢?”教师提问。随即揭示,“因为这里面藏着一个小秘密,那就是——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当数学侦探,一起《找规律》!”学生在如此轻松愉悦的氛围里,直接感受了规律的存在。这种游戏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规律的兴趣。

三、悬念情境:设置认知冲突,引发深度思考

悬念情境创设的核心在于制造认知冲突,以此启动深度思考。悬念本身能有效唤起个体的好奇与探究动力。在小学数学新知识引入阶段,运用悬念情境可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矛盾点。教师可借助一些表面上违背日常经验或与学生已有认知形成反差的问题来制造这种悬念,推动学生思考。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课堂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圆形瓶盖和一块方形橡皮,向学生提问:“用这个瓶盖贴着直尺滚动一周,得到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那么,这个圆形瓶盖的周长和方形橡皮的周长,哪个更长?”学生的直观判断可能呈现多样化。教师此刻暂不揭示答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仅仅依靠视觉观察不够可靠。还存在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对于任意一个圆,它的周长与其内部一条直径之间,存在一种固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恒定不变,类似‘孙悟空的金箍棒’,无论圆如何变化,这种关系始终维持。你们对此是否相信?是否希望了解这个奇妙的关系实质?”这些提问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学生思维中激起持续扩散的涟漪。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被有效带动。渴望获知答案的心理促使学生自发地投入到关于圆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这种精心设计的认知冲突,为后续的知识探索铺设了路径。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新课情境导入技巧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生活情境导入让数学贴近生活,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游戏情境导入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悬念情境导入设置了认知冲突,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

参考文献

[1] 张彩霞 .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化教学融合路径分析 [J]. 华夏教师 , 2024,(01): 78-80.

[2] 马海霞 .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3,(06): 79-81.

[3] 张恩 .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2,(24):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