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优化路径
李昌庚
乐至县劳动镇初级中学
上述状况偏离了“核心素养”培育的根本诉求,亟待通过创设贴近实际的“情境教学”活动、强化高阶“思维训练”过程以及有机融入“文化传承”内涵等多元路径实现教学重心转向。
1 让语文课堂" 活" 起来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单向讲授主导课堂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可能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一个值得探讨的原因在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存在距离。面对诸如“请分析作者情感”这样的任务,学生时常感到困难,他们可能难以建立与文本情感的切实联系。将语言置于其产生的真实环境进行理解,即情境浸润教学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向。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使文字的意义在具体生活背景中得以显现。以《背影》的教学为例,曾有教师尝试了不同的方式。该教师没有立即着手讲解文本中“蹒跚”“攀”“缩”等动词的修辞效果,而是组织了一项课堂活动。学生被要求携带个人行李箱,在教室模拟再现火车站月台送别亲人的场景。当学生们亲自尝试携带行李攀爬模拟的站台台阶时,他们体验到了身体上的吃力感。这种直接的体验,促使部分学生瞬间领悟到朱自清笔下那位“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的父亲形象的笨拙动作背后,所承载的厚重情感力量。课后收集的学生反馈中,有人这样记录感受:“以前觉得父母唠叨很烦,现在才明白那些重复的话里藏着说不出口的牵挂。”这表明身体力行的体验引发的认识变化,其深度和持久性可能超过纯粹的文本分析。
2 从 " 解题 " 到 " 解人生 "
当前语文教学实践时常陷入具体知识点的机械传递,完整文本被切割为孤立问题,学生难以形成整体认知视野。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重新定位课堂功能,课堂活动应超越寻找确定结论,转向激发多角度探讨与深度关联。一个值得注意的做法是围绕关键概念整合单元内容,设计具有递进关系的引导性问题。八年级围绕特定情感主题展开教学时,教师没有机械处理单篇文本《土地的誓言》《我爱这土地》《黄河颂》,教学安排打破了逐篇讲解惯例。课堂设问呈现出三个不同水平:初始问题聚焦于“这些文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要求学生识别核心内容;随后问题推进为“为什么不同作者用不同方式表达相同情感?”,分析意图开始显现;最终问题提出“如果让你写一首献给祖国的诗,会选择什么意象?”,这指向创造性应用。学生在回应第三层次设问时,行动发生了显著变化,主动查阅《诗经》《楚辞》等典籍寻找合适象征物,课堂讨论围绕“长城”与“高铁”哪个意象更能呈现现代中国风貌展开。此类探讨不仅揭示了情感表达的多样性,更促使个体思考自身与更宏大群体之间的精神纽带。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往往要求教学者调整位置,适度减少直接干预。《皇帝的新装》的课堂实践展示了这种调整。当提问从“骗子为什么能得逞?”转向“如果你是大臣,会选择说真话还是附和?为什么?”,学生被迫面对现实情境中的价值抉择,诚实品质与生存压力之间的张力被真实感知。教师后续追问“如果整个社会都默认 ' 不说真话 ',会怎样?”,这种持续深入的诘问模式推动学生视角从文本内部移向外部现实世界。
3 在经典中寻找精神坐标
面对短视频对深度阅读的持续影响,初中语文教学需重新定位文化传递的功能定位。文化记忆的延续不能依赖文本机械复现,必须构建经典内容与现代认知的有效通路。部分实践显示,将《安塞腰鼓》文本解析与非遗实践结合会产生特殊效果。某校教师推动成立 " 非遗社团 " 时,民间艺人指导学生完成剪纸 " 连年有余 " 窗花制作,学生捏制孙悟空面塑的过程引发认知转变——教材里的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体验。更值得关注的是,皮影戏技法被融入动漫创作,学生改编的《西游记新传》短视频在校园传播后,传统艺术以新形态获得青年群体认同。这类现象表明,文化传承的本质不是博物馆式保存,而是持续参与当代创造的流动体系。当学生用面塑表现人物神态,用皮影技术制作数字动画时,他们实际在重组文化基因。这种重组过程既训练了形象思维,也强化了创新意识。将剪纸纹样转化为视觉叙事元素,把皮影动作拆解为关键帧设计,这些实践构成特殊思维训练场域。文化符号在解构与重构中获得新生,这种新生又反向滋养经典文本的当代解读。教师需注意,情境创设不应停留在活动层面,当学生将孙悟空面塑的眼部机关与角色性格解读结合,将皮影幕布光影变化用于散文意境分析时,文化传承才真正对接核心素养培育。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实践优化。需要具体场景辅助,课本文字才能在生活里扎根。学生理解材料的方式应超越单纯记忆,转向独立探索与内化反思,在此路径中实现认知发展。关注传统价值的延续性,使经典内容成为现代学生认同感与思想养分的来源。
参考文献
[1] 王世晔 .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究 [J].甘肃教育研究 , 2025,(15): 158-160.
[2] 杨楠.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古典诗歌审美教学策略[J]. 林区教学 , 2025,(08): 111-115.
[3] 郭晓娜 .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实施路径 [J].科教文汇 , 2025,(15): 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