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大班数学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效果分析
薛素
昆山开发区仁宝幼儿园 江苏 苏州 215335
一、引言
在当前学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正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向生活化、游戏化的体验式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为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然而,当前部分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仍存在内容脱离生活、材料缺乏层次性、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幼儿数学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
本研究立足某市幼儿园大班教学实践,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与数学区角活动深度融合,探索生活化数学区角活动的设计原则与实施路径,并通过科学评价验证其教育效果,旨在为提升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提供实践参考。
二、理论基础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结合,"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其核心观点包括:一是 "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内容应源于生活,从生活中选取教育素材;二是 "社会即学校",主张打破教室界限,将社会生活场景作为教育场所;三是 "教学做合一",提倡在实践操作中学习,通过 "做" 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这些观点为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
(二)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与目标
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核心经验包括数与运算、模式与关系、量与计量、图形与空间、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五大方面。这一年龄段幼儿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情境体验等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数学区角活动应立足幼儿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操作性材料,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满足幼儿自主探索的需求。
三、大班数学区角活动的生活化设计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特点,本研究构建了 "三维生活化" 区角活动设计模式,具体如下:
(⟶) 空间生活化:创设真实生活场景
打破传统教室空间限制,将数学区角与生活场景有机融合。在班级设置 "超市购物区"" 建筑工坊 ""时间角"" 厨房实验室 "等主题区域,每个区域模拟真实生活环境,让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数学的实用性。例如,"超市购物区 " 摆放真实的商品包装、价签和货币,设置购物篮、收银台等设施,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自然接触数的加减、物品分类、货币换算等数学知识。
(二)内容情境化:设计生活主题活动
围绕幼儿日常生活经验设计系列主题活动,将数学核心经验融入生活情境中。如 "建筑工坊" 活动,结合幼儿对搭建游戏的兴趣,提供各种形状的积木、测量工具和图纸,引导幼儿在搭建过程中认识几何图形、学习长度测量、理解空间关系。在 "时间小主人" 活动中,通过制作日历、设计作息表、操作钟表模型等活动,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三)材料操作化:提供层次性生活材料
遵循 "层次性、趣味性、可验证性" 原则投放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在 "厨房实验室" 中,提供不同容量的杯子、天平、量勺等工具,以及面粉、水等安全食材,让幼儿在调配食物的过程中感知量的多少、守恒等概念。材料投放注重难度递进,如在分类活动中,先提供按颜色分类的纽扣,再增加按形状、大小分类的豆类,逐步提升挑战难度。同时避免材料干扰项,如将数字锁的颜色统一,确保幼儿专注于数量匹配而非颜色匹配。
四、活动效果分析(一)评价方法与工具
用多元评价方式,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具体包括:教师观察记录(记录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参与度、操作表现、问题解决方式等);幼儿作品分析(如搭建作品、测量记录、购物清单等);幼儿自评与互评(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活动感受与发现);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况)。
(二)效果分析结果
1. 提升了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
活动实施后,大班幼儿参与数学区角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平均每日区角活动参与时长从原来的 15 分钟延长至 25 分钟。观察发现,幼儿在生活化情境中表现出更高的专注度和探索欲望,如在 "超市购物" 中主动研究商品价格,在 "建筑工坊" 中自发讨论如何分配积木。
促进了数学核心经验的掌握
通过对幼儿作品和操作表现的分析, 85% 的幼儿能熟练进行 10 以内加减运算,90% 的幼儿能正确识别基本几何图形并理解其特征,较活动前有明显提升。特别是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幼儿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整理玩具时按类别计数,在分餐时平均分配食物。
3. 培养了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家长反馈显示,多数幼儿在家中表现出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如主动帮助家长整理餐具时进行分类,在购物时关注商品数量和价格。这表明生活化数学区角活动帮助幼儿建立了 "数学有用" 的认知,初步形成了数学应用意识。
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
在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环境创设者和活动引导者,更注重观察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及时调整区角材料和内容。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也得到提升,能根据幼儿表现分析活动效果并进行针对性改进。
五、结论与建议(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实践表明,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设计的大班数学区角活动,能有效提升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核心经验掌握水平,培养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生活化的区角环境、情境化的活动内容和操作性的活动材料,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实现了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体验生活" 的教育目标。
(二)教育建议
1. 建立生活化数学资源库: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如废旧包装盒、测量工具、时间器具等,为区角活动提供丰富素材。
2. 构建家园协同机制: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引导家长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契机,实现家园共育。
3. 完善区角评价体系:结合幼儿发展特点,采用更加多元、动态的评价方式,全面记录幼儿的数学学习过程与发展变化。
4.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通过教研活动深入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和数学核心经验,提升教师的生活化教学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李季湄,冯晓霞.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 张俊。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 [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 王春燕。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J]. 学前教育研究,2024 (3):65-70.
[6]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