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探索
唐娅娟
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校 610100
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在塑造学生审美意识与价值观念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德育教育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的一环。如何有效地将德育融入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全面梳理教材,深度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资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为了有效地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教师需要全面梳理教材,深度挖掘其中的德育内容,并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一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中国战场上,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感人故事。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从文章的主题来看,它体现了白求恩大夫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白求恩大夫的伟大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同时,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例如,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上连续工作数十个小时,不顾个人疲劳和安危,这种坚忍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坚韧品质和责任感。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德育感受
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构建生动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学生道德感知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再现课文里的场景、人物及其情境,让学生仿佛亲历其境,进而能够更加深入地领悟与体会其中蕴含的道德意义。
《小英雄雨来》描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主人公雨来凭借其机智与勇气,成功保护了交通员李大叔并逃脱敌人的追捕。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雨来的勇敢与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相应的学习环境。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像、视频或声音资料,以营造出那个时代的紧张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其次,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课堂更加生动。安排学生分别饰演雨来、敌人以及李大叔等角色,重现课文中的对话和场景,这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体验到雨来的内心世界和他的英勇行为,进而提升他们的道德认同感。
三、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德育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革新教学方法对于增进学生的道德教育交流至关重要。运用富有创意且引人入胜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参与意识,促使他们在德育活动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并与教师及同伴展开更为深入的沟通与互动。
以《少年中国说(节选)》为例,教师可采取互动式讲解方法。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提出与文本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分享个人见解。此外,老师还能对学生给出的答案给予反馈和补充说明,以此促进师生间积极的交流互动。此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随后,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活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将班级成员分组后,每组围绕文章中的特定论点或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或辩论。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技巧。通过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教师能更有效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道德观念沟通,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实现品德教育的目标。
四、营造德育氛围,创设良好德育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学习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在无形中接受道德教育。《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强调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课文,通过描述地球的独特性和脆弱性,呼吁人们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营造德育氛围,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利用教室布置来营造环保主题的氛围
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有关环保的图片、标语或学生的环保作品,如手抄报、绘画等。这些布置不仅能够美化教室环境,还能够时刻提醒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组织相关活动来强化德育氛围
例如,开展以“珍爱地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和感悟;或者组织一次校园环保清洁日,让学生亲身参与环保实践,体验环保的意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环保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三)利用课文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探讨《只有一个地球》这一主题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深入探索地球的独特特征及其脆弱本质,并反思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分享,学生们能够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此外,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例子来说明环保议题如何紧密关联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激发其积极参与到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行动中去。
在构建德育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应当鼓励学生们分享个人的观点和体验,并尊重其独特性和多样性,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还须留意学生的感情需求及其心理状况,适时地提供关怀与支持,以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标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德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显著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资源,构建相应的德育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进而丰富其精神世界,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蔡玉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对策探讨[J].中外交流,2021,28(1):1575-1576.
[2]张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