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李胜红
湖北省黄梅县第一中学 435500
引言
实用类文本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内在关联性,这类文本贴近现实生活,包含丰富的信息元素,是训练学生信息筛选、整合与评价能力的优质载体。然而,现有教学模式往往侧重文学性文本,忽视实用类文本的教学价值。本研究旨在探索语文教学与信息素养的融合路径,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一、实用类文本教学与信息素养的关联性
实用类文本教学与信息素养培养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二者在目标与过程上形成多维度的内在联系。从认知维度看,实用类文本的解读过程本质上是信息处理过程,学生需要运用筛选、分析、整合等技能理解文本内容,这与信息素养的核心能力要求高度一致。从教学维度看,实用类文本的多样性特征为信息素养培养提供了丰富载体,新闻报道训练信息真实性判断,说明文培养逻辑分析能力,应用文锻炼信息转化能力。从发展维度看,实用类文本教学强调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而信息素养的本质也是在真实信息环境中解决问题,二者在实践取向上相互促进。这种深度关联使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信息素养的理想场域,通过文本教学可系统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
二、当前教学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缺陷,教学内容上,文本选择过于局限,偏重传统文体而忽视新兴媒体文本,难以反映信息时代的文本多样性。教学方法上,仍以教师讲解为主,缺乏真实的信息处理情境创设,学生难以将文本解读技能迁移到实际信息环境中。评价体系上,过分关注知识记忆和固定答案,忽视对信息筛选、分析、评价等过程的考核。教师层面存在专业准备不足的问题,对信息素养内涵理解不深,缺乏将信息技能培养融入文本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实用类文本教学在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应发挥的作用。
三、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一)构建阶梯式文本教学体系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需要建立循序渐进的培养体系,按照基础认知、能力提升、综合应用三阶段设计教学方案。初级阶段聚焦信息识别与提取,选用结构清晰的说明文、指南类文本,训练学生快速定位关键信息的能力。中级阶段侧重信息分析与整合,引入论证类、调查报告等复杂文本,培养学生分析信息逻辑关系、辨别信息真伪的批判性思维。高级阶段强调信息转化与创造,通过项目式学习设计真实任务情境,如根据多源信息撰写调查报告、将专业文本转化为通俗说明等。各阶段要注重文本类型的多样化,既包含传统纸质文本,也纳入网页、社交媒体等数字文本,全面覆盖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可能接触的各类文本形式。同时建立与学段相适应的评价标准,确保教学目标的递进实现。
(二)创新情境化教学模式
突破传统讲授模式,创设真实的信息处理情境是提升教学实效的关键。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社会热点事件的相关报道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追踪事件发展、比较不同信源的信息差异。运用角色扮演策略,模拟新闻发布会、专家访谈等场景,让学生在互动中锻炼信息获取与应对能力。开发跨学科整合课程,如结合科学类文本进行实验方案设计,融合社科文本开展社会调研,使信息处理能力在多学科语境中得到综合运用。特别要重视数字化教学环境的构建,利用信息可视化工具呈现文本数据关系,借助协作平台支持小组信息加工活动。通过真实情境的深度体验,帮助学生将课堂习得的信息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场景。此外,要注重情境创设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将单个教学情境串联成完整的学习项目。例如围绕 " 环境保护 " 主题,依次设计数据解读、方案论证、公众宣传等系列情境,使学生在递进式任务中全面提升信息素养。同时建立情境资源库,积累优质案例和活动方案,为教师开展情境教学提供持续支持。定期评估情境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反馈优化设计,确保每个情境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信息处理潜能。
(三)发展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信息批判能力是实用类文本教学的核心任务。实施质疑、验证、判断的三步教学法:首先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提出合理质疑,包括作者立场、证据充分性等方面;其次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信息检索、数据比对等方法验证信息可靠性;最后形成独立的判断结论。重点训练五种批判性阅读技能:识别文本立场倾向、分析论证逻辑、评估证据质量、发现信息矛盾、判断结论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示范专业的批判思维过程,展示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背景解读文本中的潜在信息。同时建立问题文本资源库,收集包含典型逻辑谬误、数据误导的文本案例,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批判思维训练素材。
(四)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与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多元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设计过程性评价工具,如信息处理过程观察量表、批判性思维检核表等,动态跟踪学生能力发展。开发真实性评价任务,如信息整合报告、多源文本对比分析等,考察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综合表现。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社会专业人士参评等,形成多维度的能力评估。特别要重视评价反馈的建设性,通过详实的评语指出学生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建立电子成长档案,系统记录学生在不同类别文本学习中的表现变化,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评价结果要及时转化为教学调整的参考,形成教学、评价、改进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为信息素养培养提供了独特平台,未来应进一步优化文本选择与教学设计,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系统训练。通过跨学科协作与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素养培养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成为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社会参与者。
参考文献
[1] 吴彩虹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24.
[2] 刘小雨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的应用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24.
[3] 柳贵龙 . 指向逻辑思维培养的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研究[D]. 长春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