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导”英语模式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活动设计
王琼
栾川县实验中学 471500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是学生文化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跨文化元素,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三导”模式以其清晰的阶段性引导,为跨文化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模式不仅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文化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系统化的活动设计,学生能够在文化对比中深化理解,在真实任务中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这一模式的应用,对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文化深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导”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三导模式以导学、导思、导行为核心框架,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系统化的路径,尤其在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导学阶段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和文化对比任务,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避免文化教学的随意性。导思阶段借助问题链和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观差异,例如通过对比中西方节日习俗,理解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文化取向。导行阶段则通过情境任务和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内化文化知识,例如模拟国际交流场景或制作文化主题作品。这种分阶段引导的方式,既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能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和交际能力。三导模式不仅强化了课堂的互动性和生成性,也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教学抓手,使文化意识培养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活动。
二、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仍面临多重挑战,文化教学内容往往依附于语言知识点,呈现碎片化特征,例如仅在词汇教学中附带讲解文化背景,缺乏系统性的文化主题单元设计。教学方式以教师单向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文化信息,缺乏主动探究和批判性思考的机会,导致文化理解停留在表面认知。此外,活动设计偏重知识记忆,如机械背诵节日名称或风俗列表,未能创设真实交际情境让学生体验文化差异。部分教师自身跨文化素养不足,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文化对比,甚至存在刻板印象的传递。教材中的文化素材也较单一,多以英美文化为主导,忽视多元文化视角的平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效果有限,亟需通过教学模式创新加以改进。
三、基于“三导”模式的活动设计策略
(一)目标引导与文化输入激活
在导学阶段,教师需明确跨文化学习目标,并通过多样化的文化输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以仁爱版八年级下册 Unit 5 Topic 1为例,本单元涉及邀请与应答的社交礼仪。教师可先展示一段视频,对比中西方在发出邀请时的语言差异,如中国人常使用模糊表达“有空来玩”,而西方人倾向于具体时间“Would you like to comeover this Saturday?”。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填写 KWL 表格,列出已知的中西方邀请习惯,并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如为什么中国人习惯使用模糊表达。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明确本课的文化对比重点,并为后续的深度思考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可补充真实语料,如英文聚会邀请函或中文节日邀约短信,让学生直观感受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
(二)问题链驱动文化对比分析
导思阶段的核心是通过层级式问题链,引导学生从表层文化现象深入思考其背后的价值观差异。以仁爱版七年级上册 Unit 4Topic 2 为例,该单元涉及家庭称谓。教师可设计问题链:家庭称谓的复杂程度如何体现中西方家庭结构的差异?为什么英语中 cousin不分堂表兄弟姐妹?这种差异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关系观念?通过小组讨论,学生逐步理解中国家庭强调血缘亲疏,而西方家庭更注重核心家庭结构。教师还可引入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中西方家庭成员见面时的称呼场景,进一步体会文化差异对交际行为的影响。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透过语言现象洞察文化本质。
(三)情境任务促进文化实践
导行阶段强调将文化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以仁爱版九年级 Unit 6 Topic 1 为例,该单元涉及环保话题。教师可设计一项跨国合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中国和德国的环保组织撰写一份联合倡议书,并考虑两国的环保习惯差异。例如,德国人注重垃圾分类的细致化,而中国人更关注政策的普及性。学生需在倡议书中平衡两种文化视角,提出可行的合作方案。此外,教师还可组织模拟国际环保会议,让学生分别代表不同国家,阐述各自的环保理念并协商解决方案。这类任务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使其在实践中学会尊重文化差异,达成有效沟通。
(四)跨学科整合拓展文化视野
三导模式可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认知维度。以仁爱版八年级上册 Unit 3 Topic 1 为例,该单元涉及健康生活方式。教师可引入地理学科的数据分析,让学生对比中国与地中海国家的饮食习惯,并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影响饮食文化。例如,中国人以谷物为主食,而地中海国家偏好橄榄油和海鲜,这与气候和农业结构密切相关。学生可制作文化对比海报,结合地理、历史因素分析不同饮食文化的形成原因。这种跨学科整合不仅丰富了英语课堂的内容,还帮助学生建立多元文化关联性思维,理解文化现象的复杂性。
结束语
跨文化意识培养是语言教学不可忽视的维度,而“三导”模式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行路径。从文化输入到思维启发,再到实践应用,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文化敏感性和交际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化差异,更能在真实场景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未来,进一步探索“三导”模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融合,以及其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创新应用,将有助于推动跨文化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小雪 .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探究 [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4,(12):131-133.
[2] 徐雅婧 . 英语课堂跨文化意识教育的尝试 [J]. 英语画刊 ( 高中版 ),2024,(35):64-66.
[3] 李继琛.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培养[J]. 中学生英语 ,2023,(08):155-156.
[4] 王迎春 . 提高跨文化意识 , 提升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 [J]. 好家长 ,2023,(03):63-65.
[5] 范永平 .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J]. 校园英语 ,2023,(0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