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策略探析

作者

孙洁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棠城分校

引言: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检验学生学科能力的手段,也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基于“双减”背景,教师应创新习题练习模式,践行“减负提质”理念,帮助小学生减轻数学课业负担。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关联性,要求教师通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将知识点科学整合,使作业设计更具针对性、综合性、创新性,进而发挥单元整体作业“精练、强思、活用”的教育作用,增强学生知识应用技能,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向好发展。

一、结构性作业——设计单元盘点练习

单元盘点练习即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单元知识点的整理,形成数学单元知识思维导图。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单元知识点,突出单元知识重点、难点,在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探究中,增强学生数学沟通能力,以此深耕数学学科的本质,强化数学知识学习与应用技能。在单元盘点练习中,能够加强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总结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寻求数学逻辑关系,探寻数学知识规律,进而提高学生思辨意识和创新技能,从而具备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思想 [1]。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结合本单元知识点的结构性,设计单元盘点练习作业,让学生在探寻“多边形的面积”过程中,建构数学几何思想,强化数学几何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技能。如图1,“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知识点盘点思维导图。

图1​​“多边形的面积”盘点思维导图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单元知识梳理,从“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概念、公式”为基础,强化学生“图形转化”能力,使学生建立“面积”几何思维,扎实、系统地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公式,增强学生单元知识点把控能力。

二、实效性作业——设计单元分层作业

数学作业设计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巧妙设计单元分层作业,促使各个层级学生在适宜的作业中夯实数学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乘法分配律”这一单元时,教师围绕这一单元知识点设计作业:

(1)计算:求 36×73+73×36

(2)求长方形操场扩建后的面积,如图2 :

图 2

(3)天天把 算成了 4×?+5.5 ,他的计算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

(4)请你用你认为正确方式说明: 15×7+6×7= ( 15+6 ) ×7 为什么成立?

第(1)题中,主要考查学生乘法分配律知识点掌握情况;是基础性作业;第(2)题中,是在多样化的数学方法中理解“乘法分配律”:即:大长方形的面积 Σ=Σ 两个小长方形面积之和: 40×67+40×33 ;也可为(67+33) ×40 ,旨在通过乘法分配律的变式应用,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第(3)题,主要针对学生在作业中的“易错点”进行强化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灵活性思维;第(4)题,教师通过创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在“画图法”下解释说明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开阔思维。单元整体分层作业旨在强化不同层级学生作业能力,提升学生数学作业完成质量。

三、思维性作业——设计单元题组练习

数学教育目标是让学生个体在不同层次水平上获得不同发展,而非强制性“均衡发展”“同步发展”。在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课程挑战欲望和动力,帮助每一位小学生体验“作业”的乐趣 [2]。基于此,教师设计思维性作业,强化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单元题组练习能力。题组练习作业中,既包含基础练习,又包括思维练习,使学生能够在思维训练中强化作业完成能力,培养作业实践兴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三位数 × 两位数”这一单元时,教师结合思维性作业设计,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积极进行主动思考、探究学习,使学生强化多层次学习技能。比如,教师设计作业:“某小学参加旅游团,成人票150 元/ 人;儿童票100 元/ 人;团体票110 元/ 人,参与旅游的学生共 677 人;教师 50 人,哪一种购票方式比较划算?”,在这一作业探究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 4~6 人 / 组,探讨哪种购票方式更划算的问题,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建构合作意识,强化数学思维发展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双减”背景,教师从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着手,设计结构性、实效性、思维性作业,帮助学生体悟课堂作业完成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对单元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教师应深刻理解“双减”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认识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以此发展学生个性化、灵活性数学思维,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贵萍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12):126-129.

[2] 马雪.“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探索[J].新校园 ,2025,(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