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李云谦
河南省西峡县第二高级中学 474500
引言
当前政治教学面临内容迭代加速与教学方式固化的深层矛盾,大单元设计成为突破课堂效能瓶颈的关键路径。本研究基于" 三新" 背景的融合要求,系统开发议题式、项目式、辨析式三种单元教学模式。重点解决目标统整、情境创设、评价跟进等实施难题,推动政治课堂从知识传输向价值建构转型,实现学科逻辑与育人逻辑的有机统一。
一、“三新”背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关联性
" 三新 " 背景为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系统性变革,新课标确立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注重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新教材以主题式编排重构内容体系,强化内容的政治性和时代性,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内容载体。新高考改革强调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推动教学评价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这三者相互关联、相互支撑,新课标是新教材编写和新高考命题的依据,新教材是新课标内容的具体载体,新高考则是对教学成效的检验和反馈,共同推动高中政治教学实现育人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设计能力不足,实施流于形式
当前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普遍存在形式化问题,许多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层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是将教材内容进行简单重组或课时叠加,未能真正把握大单元教学的本质要求。教师缺乏整体设计能力,难以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导致单元主题提炼不准确,学习活动设计缺乏深度。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任务设计浅层化、探究过程程式化等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真正体现,大单元教学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二)教学内容整合不足,知识碎片化依然存在
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教师往往难以突破教材原有框架进行有效整合。虽然教材采用主题式编排,但教学中仍然存在知识点割裂现象,未能建立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师习惯于按课时分段教学,缺乏对单元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设计,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仍然是碎片化的。同时,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学生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影响了对学科价值的认同和理解。
(三)评价体系改革滞后,难以支撑素养导向
教学评价体系未能与大单元教学改革同步推进,仍然存在重知识轻素养、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评价方式单一,多以纸笔测试为主,缺乏对核心素养发展过程的多维观测和有效评估。教师往往仍然采用传统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大单元教学效果,难以准确反映学生在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方面的成长变化。评价结果未能充分发挥对教学的反馈和指导作用,制约了大单元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实效提升。
三、“三新”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设计策略
大单元教学首先要确立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整体目标,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四大素养的内涵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在目标设计时,要将抽象的素养要求转化为可操作、可观测的具体行为目标,并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全过程。要注重目标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段性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既要体现学科本质特征,又要关注学生成长需求,还要体现 " 三新 " 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为后续教学活动和评价提供清晰导向,真正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二)教材内容的重构与拓展策略
基于新教材的内容结构,教师需要打破原有课时限制,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重构和整合。要围绕单元核心主题,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构建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时代化拓展,及时补充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成果、政策法规以及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典型案例、现实情境等素材,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蕴含的价值内涵和育人元素,将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真正实现教材内容从知识载体向育人资源的转化。
(三)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设计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学习任务链。任务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政治学科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热情。通过设置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素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探究,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和方法指导,适时给予点拨和启发。要合理安排个体思考、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和交流碰撞,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和素养提升。
(四)多元综合的教学评价策略
构建与素养导向相匹配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要突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补充的综合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和记录,关注其在知识理解、能力发展、态度形成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档案、表现性任务、项目成果等多种途径,全面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及时提供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引导其调整学习策略,促进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
(五)资源整合与技术支持策略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为大单元教学提供有力支持,要系统整合校内外多种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数字资源、社会资源等,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线学习平台、数字资源库等,拓展教学空间,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交流,共同开发和优化教学资源。同时要注重资源的筛选和优化,确保其科学性、适用性和时效性,建立资源更新机制,及时补充最新素材,为教学实施提供持续有效的资源支持和技术保障。
结束语
本研究构建了" 三新" 背景下政治大单元教学的系统实施框架,验证了其在素养培育方面的显著优势。后续应深化不同模块内容的单元整合策略研究,开发智能化的备课支持系统,建立区域协同的教研机制,通过持续优化教学设计促进政治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大单元教学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 曾素英. 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探析[J]. 高考,2024,(11):16-18.
[2] 杨超 . 高中政治大单元背景下议题式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J]. 科教文汇 ,2024,(06):172-175.
[3] 何书丽 . 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D]. 贵州师范大学 ,2024.
[4] 史鹏辉. 思想政治教学中大单元教学设计现状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4,45(03):218-220.
[5] 罗文娟 . 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素养融入探讨[J]. 高考 ,2023,(29):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