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Internet

装备制造车间电气自动化生产线的能效评估与改进分析

作者

曹海红

天津滨海概念人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身份证 142302199311062915

一、引言

在当今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石,其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备受关注。电气自动化生产线凭借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优势,在装备制造车间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电气自动化生产线在运行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如何对其能效进行科学评估并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成为装备制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电气自动化生产线能效评估方法

2.1 能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该指标体系应全面涵盖生产线的各个环节和关键要素,包括能源消耗指标、生产效率指标、设备运行指标等。能源消耗指标可细分为电能消耗、气能消耗等,用于衡量生产线在不同能源方面的使用情况。生产效率指标如产品合格率、生产周期等,反映生产线的产出能力和质量水平。设备运行指标包括设备利用率、故障率等,体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可靠性。通过综合考虑这些指标,能够从多个维度对电气自动化生产线的能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2.2 能效评估方法选择

层次分析法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逐层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从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适用于多目标、多准则的能效评估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处理评估过程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据包络分析法基于输入输出数据,对生产线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无需预先设定生产函数形式,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三、影响电气自动化生产线能效的因素分析

3.1 设备因素

设备是电气自动化生产线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生产线的能效。先进的设备通常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稳定的运行性能,能够减少能源浪费和生产中断。例如,高效节能的电机、变频器等设备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自动调整功率输出,降低能源消耗。而老旧设备可能存在能耗高、故障频繁等问题,导致生产线能效低下。此外,设备的选型、配置和布局也会对能效产生影响。合理的设备选型和配置能够满足生产工艺要求,避免设备闲置和过度能耗。科学的设备布局可以减少物料运输距离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3.2 生产管理因素

合理的生产计划安排能够确保生产线均衡生产,避免出现生产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减少能源浪费。例如,通过优化生产调度,合理安排设备启停时间,使设备在空闲时段处于低功耗状态,降低待机能耗。同时,有效的生产管理还包括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生产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保证生产线的稳定运行。此外,员工的管理和培训也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有助于提升生产线的能效水平。

3.3 能源供应因素

稳定的电压、频率等电力参数能够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因电压波动、频率偏差等问题导致设备效率下降或损坏。不稳定的能源供应还可能引发设备频繁启停,增加能源消耗和设备磨损。此外,能源的种类和价格也会影响生产线的能效和成本。选择合适的能源种类,如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成本,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合理的能源采购策略和能源储存管理,能够确保能源的及时供应,降低能源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四、电气自动化生产线能效改进措施

4.1 设备升级与优化

针对设备因素对能效的影响,企业应加大对设备的投入,及时淘汰老旧、高能耗设备,引进先进、高效的新设备。在设备选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备的能源效率指标,选择具有节能认证的产品。同时,对现有设备进行优化改造,如安装节能装置、优化设备控制系统等,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例如,通过加装变频器对电机进行调速控制,根据生产负荷自动调整电机转速,实现节能降耗。

4.2 优化生产管理模式

在生产管理方面,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生产计划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设备产能,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生产进度,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调度。运用先进的生产管理软件,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生产中的瓶颈环节和能源浪费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例如,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找出设备能耗高峰时段,合理调整生产计划,避开高峰用电,降低用电成本。

4.3 改善能源供应条件

为改善能源供应条件,企业应与能源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安装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电力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压波动、频率偏差等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此外,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建设能源管理系统,对能源的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和监控,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结束语

装备制造车间电气自动化生产线的能效评估与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设备、生产管理、能源供应等多个方面。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能效评估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能够准确评估生产线的能效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影响能效的因素,包括设备因素、生产管理因素和能源供应因素等,为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采取设备升级与优化、优化生产管理模式、改善能源供应条件等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电气自动化生产线的能效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李晓明,刘洋 . 装备制造企业电气自动化生产线能效评估体系研究 [J].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20,49(05) :65 -66.

[2] 陈慧琳,赵志刚,孙佳琪 . 基于大数据的电气自动化生产线能效分析与改进策略 [J]. 制造业自动化,2021,43(07) :123 -124.

[3] 周宇航,吴俊杰,郑晓红 . 装备制造车间电气自动化系统能效优化路径探讨 [J]. 工业技术创新,2022,09(03) :56 -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