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Internet

网络攻击溯源中日志关联分析与攻击路径重构方法

作者

杨金娥

安徽祥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000

引言

在信息化与数字化不断加速的当下,网络攻击事件频发,已成为国家安全、企业运行以及个人隐私的重大威胁。攻击者利用木马、蠕虫、勒索病毒以及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等多种手段,往往通过跨系统、跨平台的复杂路径潜入目标网络,造成严重损失。传统的安全检测方法多依赖特征匹配或规则检测,但面对高级攻击的多阶段性与隐匿性,这些方法往往存在漏报与误报问题。为实现对攻击行为的全面追溯,网络攻击溯源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溯源的核心在于从大量异构数据中提取攻击证据,重建攻击者的活动轨迹,并揭示其攻击意图和手法。在这一过程中,日志数据作为最重要的证据来源,能够记录系统操作、网络通信和安全事件等多方面信息。然而,日志在数量规模、生成机制和存储方式上的差异,导致单一日志难以支撑溯源的全面性,必须通过日志关联分析进行整合与挖掘。进一步而言,攻击路径的重构不仅需要事件级别的时序推理,还涉及多维度行为特征的聚合与解释,这对分析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以日志关联分析为基础的攻击路径重构方法,旨在通过构建统一化的日志处理框架和多层次的关联挖掘模型,实现对攻击全过程的准确还原,为防御体系优化和威胁预警提供支持。

一、网络攻击溯源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网络攻击溯源的研究最初源于入侵检测与安全审计的需求,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从静态分析到动态跟踪,再到智能化建模的过程。在早期,研究者主要依赖日志回溯和人工分析来推断攻击路径,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小规模环境中发挥作用,但在面对海量数据时效率低下。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志数据的自动化分析与可视化路径还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其一,基于规则的溯源方法,通过预设攻击模式或规则进行匹配,但其对未知攻击的适应性不足;其二,基于统计与机器学习的溯源方法,利用聚类、分类与预测模型对日志事件进行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新型攻击,但对样本依赖度较高;其三,基于图模型的溯源方法,将攻击行为抽象为图结构,通过路径遍历与关联计算重构攻击链条,在处理多阶段攻击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二、日志关联分析的核心方法

日志关联分析是网络攻击溯源的关键环节,其目标在于从分散的日志数据中识别出具有内在联系的事件,并将其组合成完整的攻击链条。本文提出的日志关联方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首先,日志标准化处理。由于不同设备和系统生成的日志格式各异,必须通过统一的日志解析与标准化规则,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比对、可计算的事件集合。其次,时序关联分析。攻击行为往往具有明显的时间顺序特征,通过时间戳对齐与滑动窗口机制,可以发现潜在的因果关系,并筛选出高相关度事件。最后,行为特征映射。通过建立事件特征向量,结合协议类型、IP 地址、端口号和操作指令等多维特征,将日志事件进行向量化处理,再利用相似度计算与聚类分析,实现不同日志源之间的

跨域关联。

三、攻击路径重构的建模与实现

在日志关联分析的基础上,攻击路径重构旨在通过逻辑推理与结构化建模,还原攻击者的完整行为链。本文提出的攻击路径重构方法基于图模型与序列推理相结合的思路。首先,将每一个日志事件抽象为图中的节点,不同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边加以表示,形成事件图谱。在此基础上,通过路径搜索算法(如深度优先搜索与最短路径算法)识别可能的攻击链条。同时,结合时序逻辑约束,确保路径的因果性与合理性。其次,在路径推理阶段,引入基于马尔可夫链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序列分析方法,对攻击行为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建模,从而提高路径推断的准确度。

四、实验验证与效果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日志关联与路径重构方法的有效性,构建了一个基于真实网络环境的仿真平台,采集了包括操作系统日志、网络流量日志与安全设备日志在内的多源数据。在实验设计中,对比了传统基于规则的溯源方法与本文方法在准确率、召回率与时间开销三个指标上的表现。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准确率上平均提升 15% ,召回率提升 20% ,时间开销降低约 30% 。此外,在应对 APT 攻击场景时,该方法能够完整重构攻击路径,识别出攻击的渗透阶段与横向移动过程,有效揭示了攻击者的行为模式。这些实验结果充分说明,日志关联与路径重构相结合的方法在大规模数据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

结论

本文针对网络攻击溯源中日志关联分析与攻击路径重构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提出基于标准化、时序分析与行为特征映射的日志关联方法,有效解决了日志异构性与分散性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图模型与序列推理的攻击路径重构框架,实现了对复杂攻击过程的完整还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准确率、召回率与效率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能够为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提供有力支持。未来,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与知识图谱等新技术的引入,网络攻击溯源将更加智能化与协同化,为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鹏,李晓东. 网络攻击溯源技术研究综述[J].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 2021, 7(3): 1-12.

[2] 王强,赵明辉 . 基于日志分析的 APT 攻击路径重构方法研究 [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020, 56(8): 115-122.

[3] 刘洋,陈志远 . 面向网络取证的日志关联分析与可视化技术 [J]. 通信学报 , 2019, 40(10): 98-106.

姓名:杨金娥 女 汉族 199308 甘肃省白银市 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