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Internet

课程思政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实践

作者

陈庆 王洁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1、引言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一种创新性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协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高校教学中受到广泛关注,且计算机专业作为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科技竞争力。《2022 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报告》表明中国信息产业规模超 20 万亿元,虽然如此,高端技术人才缺口仍很大,并且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培养急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对学生掌握编程技能很关键且塑造学生价值观和职业素养也很重要,所以把课程思政融入这门课的教学实践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也是对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回应。经文献分析可知已有研究大多在理论探讨方面且具体的实践策略不够,于是本研究就结合教学案例设计、课堂实践以及学生反馈来探索如何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里有效开展课程思政。从价值引导如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培养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融入中国信息技术发展历程、思考技术伦理问题等方面的一系列策略不但丰富了课程内涵还给学生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研究显示这种融合模式能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并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程满意度,这为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条可操作的参考路子[1]。

2、课程思政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实施

2.1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全球数字化转型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行业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五年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每年增长率都超10%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破十万亿,给国家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不但要担起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责任,而且得重视塑造学生价值观,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把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等价值观放进教学案例里,学生在学习编程技能之时就能感受到国家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比如以北斗导航系统、5G 通信技术等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成果设计编程任务,这既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激发他们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并且在课程里加入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思考人工智能、数据隐私等领域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而培育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这样多维度地渗透价值观,让课程内容更丰富,也让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更深入。

2.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使得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计算机专业学生需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教学方法创新是推动课程思政落地的重要手段 [2]。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后,学生以团队协作完成实际编程任务,从而在过程里培养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例如设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益捐赠平台开发项目,让学生在编写代码时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并学会分工与沟通,这种实践性教学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又强化其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应用起来进一步优化学习体验,学生课前在线上资源学基础知识,课堂上集中做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进而能深入理解技术背后伦理问题和社会价值。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创新方法得到积极反馈,学生普遍说课堂参与度提高不少且学习兴趣更浓了,可见教学方法革新不但是传授技术的有效办法,而且是达成课程思政目标的重要保证。

2.3 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课程思政效果的达成程度直接受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影响,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里传统考核方式常过度重视技术能力评估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考察,于是提出一种兼顾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用于教学实践,该体系把编程能力测试和思政表现相结合以多维度全面评价学生,像项目评分时除考察代码质量和技术创新外还增加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等评估权重,并且课堂讨论发言质量、技术伦理问题思考深度也是重要评分依据,这一评价机制既能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成果又能有效激励学生关注自身价值观塑造,研究数据表明采用新评价体系后学生课程满意度调查得分提升 15% 且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比例明显增加,这足以证明科学合理评价体系是推动课程思政目标落地的重要手段并且给计算机专业课程提供珍贵经验。

3、结论

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重要方向且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之举。这几年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迅猛,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里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22 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 20 万亿元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伦理问题和社会责任挑战也随之而来,这就使得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被提高了,在教学案例里加入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等价值观能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并且激发他们对技术创新的热情,编程实践注重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符合当下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跟中国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相结合能让学生的本土科技成就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并且让学生思考技术伦理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在未来职业生涯里能更好应对复杂的技术应用场景,研究表明引入课程思政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提升很明显并且给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实践路径,往后要进一步加深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的融合探寻更多合乎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以给培育有全球竞争力和道德责任感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打下坚实根基 [3]。

参考文献:

[1] 刘立 ;. 产教融合背景下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新通信 ,2025(01):34+141-144.

[2] 龙 慧 ; 马 振 中 ; 张 雅 璐 ; 杨 艳 红 ;.Python 程 序 设 计 课程“双主线”思政元素挖掘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J]. 计算机教育 ,2025(01):48-53.

[3] 孔得志 ;. 思政元素在课程设计中的系统挖掘与实践 [J]. 社会主义论坛 ,2025(01):46-47.

陈庆(1975.8),男 汉族 湖北荆州人 ,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研究

王洁(1982.7),女 汉族 湖南衡阳人 ,学士,高级工程师,从事信息安全、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