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猪疫病防控中抗体检测技术应用

作者

颜昌国

衡东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湖南衡东 421400

摘要:想要有效开展猪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积极应用抗体检测技术,创建完善的管控制度,实施科学规划管理,准确监测数据,制定预警应急预案,进而保证疫病防控更加规范。基于此,本文对猪疫病防控中抗体检测技术应用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猪疫病防控中抗体检测技术应用意义,然后介绍了猪疫病防控中抗体检测技术应用问题和猪疫病防控中常用的抗体检测技术,最后提出了创建定期检测的制度、适当对免疫程序调整、做好疫病监测和预警、指导猪群管理和流动、准确进行疫病的诊断这几个抗体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措施,希望可以提供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关键词:猪;疫病防控;抗体检测技术

引言:

在猪养殖中,疫病防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该项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猪养殖业发展。近几年,抗体检测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猪疫病防控工作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抗体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猪疫病防控工作质量,还可以促进我国猪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基于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明确抗体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且基于当地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手段,充分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做好疫病初步诊断、疫病监测、免疫质量评估、疫情预警、疫病控制效果认证等工作,进而保证猪疫病防控效果,降低猪疫病发生率,保证猪养殖效益。

1.猪疫病防控中抗体检测技术应用意义

在猪疫病防控中,应用抗体检测技术具有诸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评估猪群免疫状态。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可以对猪群免疫状态进行了解,确定哪些猪只已经感染过特定的病原体,或者是哪些猪只已经接种过疫病,哪些猪只仍然需要加强免疫等,这对于免疫程序制定是非常有利的,可以保证猪群整体免疫力。第二,有助于预防与控制疫情。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对抗体阳性猪只进行发现,且及时利用隔离、治疗等措施,这对于预防、控制疫病扩散是非常有利的,能够避免疫病在猪养殖场中传播、地区蔓延。第三,有助于提升猪养殖效益。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方法,对生猪抵抗力进行提升,降低猪疫病发生率,这对于猪只生产效率提升是有利的,进而有效降低由于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提升猪养殖效益。第四,有助于监测疫苗免疫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可以对猪只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基于检测结果对疫苗效果进行评估,且以此为基础对免疫策略进行适当调整,可以有效提升疫苗有效性。

2.猪疫病防控中抗体检测技术应用问题

2.1技术敏感性、检测特异性不足

在猪疫病防控中,抗体检测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会对检测结果准确性造成直接影响。在检测时,若检测方法不够敏感,有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导致无法正确识别感染猪只[1]。例如,某猪场使用唾液抗体检测的方法对100只猪进行猪瘟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率为98.00%,猪只健康情况较为理想。然而,该猪场在半个月之后,大规模暴发猪瘟疫病。究其原因,猪只感染后抗体的产生是滞后的,因此通过抗体检查很难筛查出处于潜伏期内的猪群。如果特异性不足,有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导致健康猪只被误认为感染。例如,某猪场使用乳胶凝集试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00只猪进行为狂犬病血清抗体检测,乳胶凝集试验结果显示阳性率为73.00%,其中有7份阴性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为阳性,从中可以看出乳胶凝集试验方法的特异性较低,存在假阳性情况。究其原因,乳胶凝集试验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加之受到非特异性凝集、交叉反应、抗体类型限制等因素应县,导致出现假阳性结果。上述问题会影响到猪疫病诊断准确性,还会影响到猪疫病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导致猪疫病防控效果不理想。

2.2检测成本相对较高

在猪疫病防控中,想要高质量进行抗体检测工作,需要具有专业的设备,配备较高能力的技术人员,这会增加检测成本[2]。针对小型猪养殖场来讲,对这些费用进行承担是一种负担,进而影响到其应用抗体检测技术积极性。

2.3结果解释较为复杂

应用抗体检测技术后,检测结果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在结果介于临界值左右时,判断是否是真阳性或真阴性,难度相对较大。并且,不同公司的疫苗或某公司不同批次的疫苗”、免疫程序不同,会导致猪只抗体水平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结果解释复杂性。

2.4监测频率与时机选择问题

在猪养殖中,想要做好疫病防控,需要定期开展抗体检测工作。但是,在该过程中,监测频率与时机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3]。如果检测频率较高,会增加成本;如果检测频率较低,有可能会错过最佳疫病防控时机。并且,部分猪疫病在特定时期更加容易传播,如果选择错检测的时机,很容易导致猪疫病流行,影响到疫病防控效果。

2.5数据管理和分析问题

在猪疫病防控工作中,随着抗体检测次数增加,数据累计量也会增加。在管理、分析这些数据时,若不够科学,是很难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提取的,进而无法有效指导疫病防控[4]。并且,区域内不同猪养殖场的数据需要进行整合,但是部分人员忽略了该项工作,导致很难利用检测数据进行更大范围为疫病监测与预测,容易导致猪疫病在区域内暴发流行。

3.猪疫病防控中常用的抗体检测技术

3.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猪瘟抗体检测手段。在检测时,把猪瘟抗原固定到固相载体上,再和猪只血清中的抗体进行结合,最后加入酶标记的二抗,进行显色反应。利用颜色变化,对是否存在抗体进行判断[5]。该种检测技术属于定性或半定量检测抗体手段,灵敏度、特异性较高,适用于大量样品筛查工作。

3.2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是指把荧光标记的抗体和样品进行反应,然后利用荧光显微镜对荧光信号进行观察,进而对是否存在抗体进行判断。该种检测技术的操作较为简便,但是需要依靠荧光显微镜进行检测。

3.3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基于病毒特性的一种检测手段。在检测时,通过病毒和红细胞凝集反应、抗体抑制凝集原理,对血清中的抗体进行检测。该种检测技术的特异性较高,但是操作较为繁琐[6]。

3.4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是用于组织切片中抗原的定位、定性检测技术。在检测时,通过标记抗体和组织切片中抗原的结合,通过组织化学方法,对标记物的分布进行显示。该种检测技术常用于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染色。

3.5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在检测时不需要预处理样品,可以有效降低试验期间人为误差、工作强度。在实际操作中,检测人员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即可,操作较为简单,不需要额外配备仪器设备。例如,猪瘟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把血清加入到样孔中,血清顺着纸条移动,遇到干燥的金标抗原,且溶解它,带着金标抗原继续进行移动,直到硝酸纤维素膜的检测线。若样品中存在猪瘟抗体,会和相关抗原在检测线上形成夹心免疫复合物,出现紫红色线,且样品抗体越高色线越深是阳性,无抗体时检测线无色带是阴性,样品与金标抗原继续移至质控线时会有紫红色线形成,表示试纸有效(图1)。

4.抗体检测技术在猪疫病防控中的具体应用

4.1创建定期检测的制度

在猪疫病防控中,可以创建定期抗体检测制度,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而提升防控效果。第一,科学确定检测周期。针对规模化猪养殖场来讲,需要基于猪场养殖规模、疫病流行情况、猪群周转情况,对检测周期进行科学确定。例如,针对种猪群,每个季度需要开展一次全面抗体检测,以便于对种猪群免疫状态、健康情况进行及时掌握,提供给繁殖计划可靠依据[7]。针对仔猪群,可以在断奶、转群等关键节点开展抗体检测,保证仔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免疫力。第二,科学制定检测计划。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每次检测的猪群范围进行明确,其中涉及到年龄、性别、品种、生产阶段的猪等。例如,需要包括种公猪、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等各个 群体。与此同时,需要对检测的疫病种类进行规定,如圆环病毒、蓝耳病、猪瘟等常见猪疫病的抗体检测。

4.2适当对免疫程序调整

在猪疫病防控工作中,相关人员可以灵活利用抗体检测技术,结合检测结果,对免疫程序进行适当调整。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估。在该项工作中,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抗体检测技术了解猪只免疫效果。如果检测发现猪只抗体水平较低,有可能是因为疫苗免疫失败,或者是免疫程序不合理导致的,这时需要给予猪群增强免疫,提升猪只抗体水平。例如,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对猪瘟抗体进行检测,发现滴度低于保护阈值,这时需要进行全面分析,究竟是疫苗质量问题、接种剂量不足,还是接种途径错误、免疫时机不当,基于具体原因对免疫程序进行调整[8]。第二,对免疫时机进行优化。在该项工作中,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对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对仔猪的首次免疫时间进行确定。例如,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对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如果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及时给予其首次免疫,避免母源抗体影响,还可以促使仔猪尽早获得主动免疫。针对再次免疫,可以基于上次免疫后抗体维持时间、衰减情况,利用抗体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对再次免疫时间进行确定,进而保证免疫效果,提升猪疫病防控水平。

4.3做好疫病监测和预警

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及时监测和预警猪疫病,且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保证防控效果。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对疫病流行趋势进行监测。在该项工作中,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对猪群中特定疫病抗体的阳性率、抗体滴度变化进行持续跟踪。例如,蓝耳病抗体检测,如果发现阳性率在一段时间内不断上升,有可能预示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压力增加,需要加强防控力度。第二,利用抗体检测技术,早期进行预警。在该项工作中,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如果发现猪群中有新的抗体类型出现,或者是抗体水平变化异常时,例如某种原本没有监测到的疫病抗体突然出现,有可能是新的疫病传入信号,需要及时利用隔离措施、检测确诊、防控措施,避免疫病大规模暴发。

4.4指导猪群管理和流动

在猪疫病防控工作中,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抗体检测技术,且基于检测情况,指导猪群管理和流动工作,有效降低猪疫病发生率。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利用抗体检测技术指导引种管理。在该项工作中,相关人员在对后备种猪进行引进时,需要对引进猪只进行全面抗体检测工作。只有抗体水平满足猪场健康要求后,才可以进行引入。并且,引入后,需要对引进猪只进行隔离饲养(图2),在隔离期间再次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对引进猪只抗体进行再次检测,保证其健康情况,以防引入新的疫病。第二,利用抗体检测技术指导分群管理。在该项工作中,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基于监测结果,把猪群分为不同健康状态群体。例如,把抗体水平较高、免疫力较强的猪只划分为一个群体;把抗体水平较低、有感染风险的猪只进行单独饲养、治疗,或者是再次免疫,以防不同健康状态猪只混群,降低疫病传播率,保证猪疫病防控效果。

4.5准确进行疫病的诊断

血清学抗体检测,是较为常见的猪疫病抗体检测手段,其虽然很难对母源抗体、疫苗免疫产生的卡昂体、野毒感染产生的抗体进行区分,但是可以根据猪只日龄、疫苗免疫史、病原流行病学、病猪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临床情况进行综合诊断,且针对部分常见猪病,能够通过病毒缺失基因产生的抗体或病毒非结构性蛋白产生的抗体,对野毒感染抗体和疫苗免疫抗体进行区分。例如,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其不会产生针对gE蛋白的抗体,利用原核表达技术表达猪伪狂犬病病毒gE蛋白,以纯化的重组gE蛋白为包被抗原,创建了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gE抗体进行检测,可以鉴别诊断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并且,现阶段猪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使用较为普遍,灭活疫苗免疫猪群后仅仅刺激机体产生结构蛋白抗体,不会产生非结构蛋白抗体,但是野毒感染猪会有大量非结构蛋白抗体产生,分别对NS1非结构蛋白抗体VP2结构蛋白抗体进行检测,可以区分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猪、猪细小病毒野毒感染猪。把猪细小病毒NS1和VP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创建检测猪细小病毒野毒抗体与疫苗免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快速诊断猪细小病毒野毒感染,还可以了解猪群免疫疫苗后抗体水平,进而逐步实现猪群猪细小病毒病净化,提升猪疫病防控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猪疫病防控中应用抗体检测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提升猪疫病防控质量,降低猪疫病发生率,还能够保证猪养殖经济效益,促进猪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现阶段,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猪疫病防控还存在一些问题,抗体检测技术应用较为局限,导致防控效果不理想。想要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明确抗体检测技术对猪疫病防控的重要性,且基于当地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手段,充分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开展一系列疫病防控工作,进而保证猪只健康生长发育,促进猪养殖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涛,崔莹,李泽浩,辛冬斌,毕天奇.抗体检测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分析[J].新农业,2024,(02):55.

[2]孙燕,王俊燕,吕杰.抗体检测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J].中国动物保健,2023,25(10):11-12.

[3]王永军.抗体检测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应用[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24):180-182.

[4]李子航.抗体检测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03):74-75.

[5]张琴燕.抗体检测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J].今日畜牧兽医,2022,38(01):52.

[6]吴旭峰.抗体检测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重要性及加大应用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01):122-123.

[7]张瑜.抗体检测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03):85.

[8]孙甲涛.抗体检测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08):55-56.

作者简介:颜昌国(1973.10-),男,汉族,畜牧师,专科,湖南衡东,主要工作方向:动物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