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提质之径
方勤松
浙江省浦江县实验中学 浙江金华 322200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双减”政策的出台无疑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初中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人文素养及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双减”政策的要求,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确保教学质量不降反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双减;提质
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提质之径,需从多个维度进行革新。这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深刻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更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高效、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文课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不增加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初中语文课堂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借助网络平台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师们得以开展更为系统化、趣味化、创新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回顾以往,语文课堂往往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讲解,缺乏多样的学习活动和灵活的讲练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今,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教学设计,以信息技术的力量,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集影音、图文为一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时,教师不再仅仅依赖于文字描述,而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片段,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当讲到课文《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巧妙地运用微课进行阅读导入,让学生通过观看影视片段,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境,从而驱动他们的自主阅读和积极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们围绕教学目标与内容,对传统教学活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方式,而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影音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通过这样的改革与实践,初中语文课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二、利用分层教学,优化学生学习效率
在实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位教师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案。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容忽视的现实。由于成长环境、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正确认知这种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难以平衡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情况和兴趣点,导致“减负”容易,“增效”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分层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分层教学通过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层次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高效学习语文知识。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教学理念,运用分层教学法,提升各层次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优化他们的学习效果。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思考中获得成就感。对于全体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询问百草园中的景物有哪些,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了什么,以及采用的开头方法是什么。对于中等生和优等生,教师可以提高问题的难度,询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的含义是什么”,以及百草园中详写了哪些景物,作者详写这些景物的原因是什么。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询问作者借助了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百草园景色,以及作者为什么能亲切感人、绘声绘色地描写百草园。通过此类分层设计法,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各层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激发他们的课堂参与热情,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最大的发展。
三、利用合作学习,改善学生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的团结合作,组织开展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以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分配学生小组,以团结协作的形式探究学习问题。教师也要在合作学习中确保各组成员的结构合理,更科学地配置各组成员,要平衡他们的能力,确保其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在此类教学活动中还要适时引导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此类学习活动中,具有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间,会更自觉地探究和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与组内成员的交流,做到取长补短,获得思维表达能力的发展。例如,教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雨的四季》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感悟、探讨文章内容。在探讨期间,学生要充分阐述和分享内心的想法。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不同,在这些想法的碰撞下,学生可以获得新的结论。而教师要在学生发生激烈探讨或对问题存在明显不同的感悟时,科学引导他们,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分析和探讨相关问题,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知知识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获得自学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推动整个班级的进步。教师在验证各组讨论成果时,可以让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而教师在评价最终讨论成果时,要采用全方位的分析法,及时表扬和鼓励表现突出的学生,从而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结束语
经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初中语文课堂在“双减”政策下展现出了新的活力与面貌。通过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仅掌握了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更在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及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未来,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提质之路仍需不断前行。教育者应持续关注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不断反思与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推动语文课堂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龚小梅.“双减”背景下初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路径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3,36(10):38-41.
[2]吴锦钏.“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减负提质”[J].语文新读写,2021(1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