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互联网+阅读:助力皖北乡村青少年阅读推广的创新实践

作者

黄悦 黄娜 韩梦洁 程冬梅

淮北理工学院 235000

摘要:互联网时代为乡村青少年阅读推广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该项目以《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为指导,在对皖北地区乡村青少年阅读资源、阅读习惯、阅读意愿等多个维度调研基础上,提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阅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阅读模式能有效提升乡村青少年的阅读参与度,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关注到留守儿童弱势群体的健康发展问题,为促进乡村教育公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青少年;阅读推广;电子书平台;留守儿童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阅读能力已成为青少年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然而,我国乡村地区,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皖北地区,青少年阅读资源匮乏、阅读习惯培养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平台,创新乡村青少年阅读推广模式,以弥补传统阅读推广方式的不足。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项目不仅关注阅读资源的供给,更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将阅读推广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阅读工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目标之一。2023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为乡村青少年阅读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引导。由于城乡社会结构的不同,信息推动力量分布不均衡,进而造成了城乡之间、发达乡村和落后乡村之间儿童阅读信息环境的落差。[1] 尤其在皖北地区乡村学校图书资源匮乏、阅读氛围不浓的问题严重。因此,提供优质数字阅读资源,对乡村青少年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具有极大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乡村青少年阅读推广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构建电子书平台、利用社交媒体宣传,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纸质书籍的不足,扩大阅读资源的覆盖范围。此外,该项目还将阅读推广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通过提升乡村青少年的文化素养,为乡村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二、项目实施内容和过程

项目首先对皖北地区乡镇的图书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查显示:74.58%的乡村儿童在“阅读受限”的原因中选择了“图书设施不足、资源有限”。一半以上的乡村儿童表示,居住地3公里内没有任何图书设施(如,书店、公共图书馆、移动书屋等)。仅有的书店多以教辅类书籍为主。除了这些客观、外在的因素以外,乡村儿童阅读还受到主观的、家庭内部的因素影响。比如许多乡村儿童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等不能陪伴儿童阅读,儿童阅读完全靠自觉。[2]

项目对乡村青少年阅读习惯和兴趣方面的调查显示:有58.51%的乡村儿童全年课外书籍阅读量不足12本,15.42%的儿童一年阅读量低于5本。在阅读兴趣上,乡村儿童最感兴趣的书籍前五名依次为:文学类(故事、童话、小说等)、漫画类、名著类、名人传记等。

了解学校藏书量、图书种类、借阅情况等,并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掌握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偏好。基于调研结果,项目团队建立了专门的电子书平台,精心挑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电子书资源,并按照传统书籍格式进行编排,以符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

在书籍募集方面,项目采用了多种创新方式,包括闲置书交换活动、爱心捐赠活动和互联网宣传等。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群体,组织志愿者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关怀和阅读分享活动。同时,还初步建立了互联网宣传平台,整合各类电子书资源,定期举办线上读书分享会,扩大项目影响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三、项目创新点与技术应用

相比乡村图书资源短缺,乡村青少年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氛围是乡村儿童摆脱阅读“困境”的又一难题。在调查中,仅有27.61%的儿童表示曾在父母或老师要求下进行了课外阅读,有近30%的乡村儿童自认“升学压力大,没时间课外阅读”,另有18.76%的乡村儿童表示日常会沉迷电子设备,不爱读书。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由于乡村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缺少家庭阅读氛围和父母的有效引导,没有形成良好阅读喜欢,造成电子游戏趁虚而入,给乡村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影响。

本项目最大的创新在于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推广模式。通过建立电子书平台,解决了乡村学校图书资源匮乏的问题,为青少年提供了便捷、丰富的阅读渠道。同时,利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宣传和互动,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阅读兴趣。项目还创新性地将阅读推广与留守儿童关爱相结合,通过志愿者活动等,关注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技术应用方面,项目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大数据和社交媒体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阅读资源的精准投放和阅读行为的有效引导。

四、项目成效与展望

项目实施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电子书平台的建立丰富了乡村青少年的阅读资源,社交媒体的运用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书籍募集活动得到了各界的积极响应,为乡村学校补充了优质图书。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不仅改善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参与度。

展望未来,项目将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惠及更多乡村学校。计划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阅读推荐,提高阅读效果。同时,将加强与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的合作,将阅读推广纳入乡村教育发展规划。此外,项目还将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阅读推广活动的可持续性,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文化动力。

结论:

本研究通过创新性的互联网+阅读模式,有效解决了皖北地区乡村青少年阅读资源匮乏、阅读兴趣不足的问题。项目实践表明,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平台,能够显著提升乡村青少年的阅读参与度和阅读效果。同时,将阅读推广与留守儿童关爱、乡村振兴相结合,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互联网+阅读模式有望在更广范围内推广,为提升我国乡村青少年文化素养、促进教育公平做出更大贡献。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的提升,图书馆普及乡村儿童阅读既促进全民阅读,又能有效提升乡村文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3]乡村儿童的阅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儿童的未来决定着乡村的未来。改善乡村儿童阅读环境,引导乡村儿童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手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文彦,周长钰.乡村儿童阅读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J].科技与出版,2022,(05):20-28.DOI:10.16510/j.cnki.kjycb.20220523.003.

[2]魏玉山.要把乡村儿童阅读放在全民阅读的重要位置[J].科技与出    版,2023,(10):12-14.DOI:10.16510/j.cnki.kjycb.2023.10.001.

[3]丁学淑.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馆助推乡村儿童阅读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4,44(04):62-64.

【课题项目】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展一系列促进皖北地区青少年阅读活动,特别是一在些乡村的图书资源较匮乏的学校,促进乡村青少年阅读。项目编号S20231362001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