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县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的融合技能提升路径
赵志炎
洛浦县融媒体中心 848200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县融媒体中心在基层舆论引导、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聚焦县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深入探讨其融合技能提升路径,旨在增强县融媒体中心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服务基层群众。通过分析全媒体时代特征及县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提出从内容创作、技术应用、思维转变等多方面提升融合技能的策略。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县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融合技能
一、全媒体时代对县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的挑战
(一)内容创作要求提高
在全媒体时代,传播渠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不同平台的受众特性与传播规则大相径庭。社交媒体平台用户追求快速获取信息,且注意力易分散,新闻需以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比如制作趣味性强的图文或短视频,融入网络热梗吸引受众关注;而在官方网站,受众更倾向深度剖析,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创作深度报道、专题分析等内容,满足其对信息深度与广度的需求,创作难度显著提升。
(二)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重塑了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短视频制作能让新闻更直观、立体地呈现在受众眼前,数据分析可助力编辑精准把握受众喜好,优化内容生产。但当前部分县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由于缺乏系统培训与实践机会,在运用这些技术时困难重重,难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新闻传播优势,制约了融媒体内容的创新发展。
(三)思维转变困难
传统媒体长期遵循固定的采编流程与传播模式,部分新闻编辑深受这种思维定式影响。在全媒体时代,传播主体多元化、互动性增强,需要编辑具备创新意识,主动挖掘新颖的新闻视角与表现形式;树立用户思维,关注受众需求与反馈。但习惯了传统模式的编辑,难以快速适应这种转变,导致新闻内容缺乏吸引力与贴近性,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全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
二、全媒体时代县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融合技能提升路径
(一)提升内容创作融合技能
1.适应多渠道传播
在全媒体环境下,不同传播平台拥有独特的属性与受众偏好。网站用户通常更倾向于深度阅读,新闻编辑可针对时事热点、政策解读等内容,精心撰写条理清晰、论据详实的深度报道,运用专业分析与多维度解读,满足其对信息深度的探索欲望。而短视频平台的年轻受众追求快速、直观的信息获取体验,新闻编辑可采用动画、现场直播剪辑等形式,将新闻事件浓缩成节奏明快、画面吸睛的短视频新闻,搭配热门音乐与趣味字幕,有效吸引年轻群体关注,扩大新闻传播范围。
2.注重内容创新
挖掘独特新闻视角是内容创新的关键。新闻编辑要突破常规报道思路,从事件边缘细节、不同利益相关方等小众角度切入,挖掘不为人知的故事。叙事方式上,可借鉴电影、小说的叙事技巧,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构建富有悬念与起伏的新闻故事。例如报道地方文化活动,不局限于活动流程,而是从一位老艺术家的传承故事讲起,将文化活动作为故事高潮,使新闻内容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激发受众情感共鸣。
3.加强互动性内容创作
互动性是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重要特征。新闻编辑应在新闻作品发布平台设置评论区,鼓励受众发表观点、分享经历,及时回复评论,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还可定期发起投票活动,如针对本地民生项目建设方向开展民意投票,让受众参与决策讨论。同时,密切关注受众反馈数据,分析点赞、转发、评论内容,总结受众兴趣点与关注点,据此优化后续新闻选题策划与内容创作,提升新闻与受众需求的契合度 。
(二)增强技术应用融合技能
1.学习新媒体技术
为切实掌握新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技术手段,县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需主动拓宽学习渠道。可以参与专业培训机构举办的线下集训,系统学习短视频制作,从拍摄时的光线构图,到剪辑时的节奏把控、特效添加,像用剪映制作吸睛转场,让短视频更具视觉冲击力;参加线上 H5 页面制作课程,学会利用易企秀等工具,添加互动元素,使新闻呈现形式更丰富;还可参加数据分析讲座,掌握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技巧,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2.利用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为新闻编辑提供了精准洞察受众的 “望远镜”。新闻编辑可借助融媒体平台后台,详细分析受众浏览数据,统计新闻页面的停留时长、不同板块的访问量,从而判断受众对各类新闻的兴趣程度;抓取搜索引擎的热门关键词,了解公众关注焦点。比如在策划本地发展新闻时,依据大数据显示的居民对产业升级、环境改善的高度关注,确定选题方向,让新闻更贴合受众需求。
3.探索新兴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正重塑新闻传播格局。新闻编辑应紧跟潮流,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辅助新闻写作,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快速生成初稿,提升创作效率;在报道重大活动时,运用 VR 设备采集现场画面,让受众戴上 VR 眼镜就能沉浸式感受现场氛围。例如,在报道本地文化节时,采用 VR 技术,让观众仿佛置身热闹现场,极大提升新闻的趣味性与体验感。
(三)转变思维提升融合技能
1.树立全媒体思维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融。新闻编辑需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摒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泾渭分明的观念。例如在策划一次大型活动报道时,不能仅考虑报纸版面或电视时段,而是要同时规划网站专题报道、社交媒体实时推送、短视频精彩片段剪辑等。通过整合资源、统一调度,让不同传播渠道优势互补,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全方位覆盖受众群体。
2.强化用户思维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终点,也是新闻价值实现的关键。新闻编辑要深入调研,运用问卷调查、线上访谈等方式了解受众年龄层次、兴趣爱好、信息获取习惯等。比如在策划民生新闻时,关注当地居民对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诉求,从受众视角撰写新闻稿件,语言表达通俗易懂,避免专业术语堆砌。在内容呈现上,多采用图表、漫画等直观形式,增强新闻的可读性与实用性,让受众切实感受到新闻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县融媒体中心发展的动力源泉。新闻编辑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突破常规。比如尝试将新闻与直播带货相结合,在报道本地特色农产品时,同步开展直播销售活动,既传播了新闻信息,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探索沉浸式新闻报道,利用全景视频、3D 建模等技术,让受众仿佛置身新闻现场。不断挖掘新的新闻形式和传播方式,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和受众需求 。
(四)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
1.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
在县融媒体中心,传统媒体部门与新媒体部门长期以来存在着工作流程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了部门间的壁垒。为打破这一现状,可建立定期的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让各部门人员共同商讨新闻选题、报道计划。同时,搭建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将文字素材、视频资料、技术工具等集中整合,方便各部门随时调用。通过这些举措,实现人员的灵活调配、技术的优势互补以及信息的高效流通,提升融媒体中心整体的运作效率。
2.促进新闻编辑与其他岗位人员的沟通
新闻编辑在新闻生产链中起着关键的衔接作用。在策划阶段,新闻编辑与记者深入沟通,依据新闻主题和受众需求,确定采访重点和方向,确保采集到有价值的素材。在后期制作时,与摄像师交流画面风格、剪辑思路,与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新技术优化新闻呈现效果,如添加互动特效、适配不同终端设备等。通过紧密协作,让新闻从素材采集到最终发布,各环节都能高效衔接,打造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三、总结
全媒体时代,县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提升内容创作融合技能、增强技术应用融合技能、转变思维以及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等路径,能够有效提升新闻编辑的融合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县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应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为提升县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贡献力量,在基层新闻传播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英华.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 2017(17):2.DOI:CNKI:SUN:XBGS.0.2017-17-100.
[2] 马玩璇.全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融合思维转变的路径[J].传播力研究, 2023, 7(2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