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体育项目化学习的理念和实践路径

作者

米博

深圳市龙岗区深圳中学龙岗学校

摘要: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备受关注。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为小学体育教学注入新活力。本文深入探讨小学体育项目化学习的理念,详细阐述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分析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旨在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教育理念

一、引言

小学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往往侧重于技能传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有待提高。项目化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将项目化学习引入小学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项目化学习的理念

2.1 以学生为中心

小学体育项目化学习把学生置于学习的核心位置,尊重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运动天赋和兴趣爱好,项目化学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参与不同的体育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规划、自主探究、自主决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2 基于真实情境

项目化学习强调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到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中。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篮球项目化学习中,创设 “校园篮球比赛” 的情境,学生在模拟比赛场景中学习篮球技能、战术,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应对比赛压力和解决比赛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强调跨学科融合

体育项目化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技能的训练,还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体育活动涉及到科学、数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跨学科融合,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田径项目中,涉及到运动力学原理(科学学科)、跑步速度与距离的计算(数学学科)以及跑步姿势的美学(艺术学科)等知识,学生在参与田径项目化学习时,需要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运动表现。

三、小学体育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路径

3.1 项目设计

结合课程标准与学生兴趣确定项目主题:教师依据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筛选具有教育价值和趣味性的项目主题。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设计 “趣味跳绳挑战” 项目,以简单有趣的跳绳活动为基础,融入游戏元素,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于高年级学生,可设计 “校园足球联赛策划与实施” 项目,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明确项目目标:项目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 “校园足球联赛策划与实施” 项目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生掌握足球基本规则、战术和比赛组织流程;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学会制定比赛计划、组织比赛和解决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荣誉感、竞争意识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规划项目任务与活动:将项目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和活动,明确每个任务的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在 “校园足球联赛策划与实施” 项目中,任务可包括组建足球队、制定比赛规则和赛程、组织训练、开展比赛、赛后总结等。每个任务对应一系列活动,如在组建足球队任务中,可开展球员选拔、球队命名、队徽设计等活动。

3.2 项目实施

组建项目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 4 - 6 人为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包括组长、记录员、运动员、裁判员等角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承担相应的责任。

知识与技能学习:教师根据项目需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指导。在 “趣味跳绳挑战” 项目中,教师教授学生不同的跳绳技巧,如双脚跳、单脚跳、开合跳等;在 “校园足球联赛策划与实施” 项目中,教师讲解足球的基本规则、传球、射门等技能。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以及自主练习、小组互助等方式,掌握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项目实践活动:学生按照项目任务和活动安排,开展实践活动。在 “校园足球联赛策划与实施” 项目中,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制定比赛计划,组织训练,参与比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遇到问题时,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资料或请教教师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3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

成果展示:项目结束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展示形式多样化,包括比赛成绩、项目报告、活动照片、视频等。在 “校园足球联赛策划与实施” 项目中,小组可以展示比赛的精彩瞬间照片、比赛成绩统计、项目总结报告等,分享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内容涵盖项目完成情况、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如知识与技能掌握、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项目成果的质量等方面。教师评价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指导,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结论

小学体育项目化学习以其独特的理念和丰富的实践路径,为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真实情境、跨学科融合和注重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尽管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时间管理、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但通过合理规划、因材施教和充分利用资源等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未来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项目化学习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健,陈庆合。体育学刊:体育项目化学习:概念、特征与实施 [J].2019 (05):108 - 112.

[3] 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