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模式研究
应雨萍
三明市第八中学 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地步伐不断加快,我国教育发展也迈进了新阶段,这为教师优化和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诸多优势与机会的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标准。而随着初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人群与环境逐渐复杂化、多样化,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更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负面效果,因此,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多样全面发展成为教师的工作重点之一。而家校合作模式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必然选择,因此,全面发挥家长的作用,有效落实家校合作模式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众多教师们研究的重要方向。基于此,下文将围绕其意义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实践策略,希望能为部分教师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意义与路径
所谓家校合作模式即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达成一致,并通力合作,进而全面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以及长远发展的协作机制,其核心在于建立家庭与学校平等的伙伴关系,通过双向互动、责任共担、形成教育合力,不断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包括家长与老师双方及时沟通、有效进行资源整合、落实信息互通,从而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体的形式表现为家长会、家访、参与学校活动等。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家长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以此扫清学生的心理负担、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浅析家校合作模式下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基于家校合作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需要以当前学生发展的规律、特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全面且长远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此为学生的后续成长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延长其教学的生命力,给予学生深远的启发与影响。如今,教师巧妙发挥家校合作模式的作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能接受心理、精神等多个层面的引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与负担,促进了学生人格、品质、性格、道德等多方面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响应了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号召,有力凸显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全面性以及长远性。
(二)基于家校合作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突出教师教学的温度性
一直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应试教育理念的长久且深远的影响之下,其教学内容主要以传授学生冰冷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但也严重忽略了学生的思想、精神等多方面的成长需求,局限了其教学的魅力与价值。如今,教师与家长达成一致,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其原本单一且枯燥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也让其教学的内涵与魅力更为丰富和鲜明,与此同时也表现了教师对学生更为深层次的关心与关爱,突出了其教学的温度性。
(三)基于家校合作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彰显我国教育的时代性
在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充分引导与部署之下,稳步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并全力优化教育结构是落在各位教师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这不仅对我国未来人才所具备的素质、才能有着直接的关系,更是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教师充分认识到各个领域对于全新型人才的需求,进而积极主动地以家校合作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力彰显了我国教育的进步性、时代性以及科学性。
二、探究家校模式下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从学校出发,为践行家校合作扫清障碍
学校作为提升家校合作质量与效果的中坚力量,其对家校合作的态度和理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校合作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践行质量。因此,为有效提升家校合作的实践效果和作用,则需要从学校着手进行有序优化,为落实家校合作扫清障碍。首先,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丰富且专业的培训机会,让教师能够学习并掌握更加专业的心理教育知识与技能,为后续教师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撑;其次,学校需要有效构建家校合作平台,如凭借互联网的优势与便利,构建信息化家校互动平台,增加家长对学校工作内容、形式等各方面的了解渠道和方式;再者,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到校开座谈会,让家长清晰且直观地感知“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有效扭转部分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态度和观点,为后续家长支持学校以及教师的工作奠定思想和情感基础。
(二)从教师出发,为践行家校合作做出准备
教师是践行家校合作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教师需要为全面提升践行家校合作的效果与质量做足准备。首先,教师需要更新其对家校合作的态度和理念,全面重视家校合作;其次,教师可以采用电访或是家长交流群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家的状态,并与家长及时分享学生在校情况,进一步提升家校合作的效率,进而为部分家长因繁忙的工作而无暇顾及学校教育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平台;再者,针对班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并在沟通前准备好其需要谈论的重点和焦点,有效保障交流和秩序性、有效性以及逻辑性,并注意沟通的语言和方式,真正做到与家长共情,做到换位思考,而针对部分家长的迷茫与困惑,也能巧妙灵活地给予家长正向、科学的引导和帮助,全面提升家校合作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从家长出发,为践行家校合作提供帮助
引导家长全面理解、配合以及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模式是促进家校合作必不可少的途径,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亲子活动,以此让家长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学生在其学习、成长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到校,随后和学生一起写生画画,进而从画中了解学生的心情和最近的状态,给予学生温暖和关心;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周末户外探险活动,以此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家长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与家长互相模仿的活动,通过互相模仿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去更加地理解对方,共情对方,以此拉近亲子关系,构建温馨的家庭氛围,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家校合作模式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助力学生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渠道,因此,学校、家长和老师都需要认识到合作的意义和作用,进而相互配合,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成伟. "家校合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24).
[2]王萌菲, 李梅, and 赵素珍.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家校合作模式探索——以"家庭 会议"模式,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 科研成果与传播 1(2023):1163-1166.
[3]宋加强. "基于家校合作模式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天津教育 36(2019):1.
[4]明洁.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校共育模式的思考." 人生与伴侣 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