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职生担当精神培育的路径探究
谢静容
普宁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普宁 515344
摘要:民族召唤青年,时代呼唤担当。新时代中职生担当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敢担当的新青年是中职思政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文章从中职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将新时期中职生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特点相结合,着重探索在中职思政课中培养学生担当精神的必要性、培养路径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时代中职生;担当精神;培育路径;教学模式
新时期,我国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正在进一步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迈进。中职生作为未来就业创业的新生代,肩负着完成祖国伟大使命的重要任务。在中职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材内容,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情,遵循育人的目的,着力培养学生为何担当,当担什么和勇于担当的坚定意志。
一、新时代中职生担当精神的内涵
担当精神包含着方方面面,如本分担当、职责担当、风险担当、大局担当等。担当精神需要有正义、刚正不阿的品质,需要对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担当精神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持强凌弱,诚信缺失,道德败坏等现象,这时候需要我们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当我们遇到别人有难处的时候,能够及时伸出援手,帮助群众,奉献社会也是一种担当。担当精神体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它让我们在处理重大事务时能够勇往直前,在面对矛盾冲突时能够果断应对,在面对失误和挫折时能够勇敢承担责任,在面对社会不正之风时能够坚定不移地抗争。
二、新时代思政课程培养中职生担当精神的必要性
第一,是立足于世界发展格局和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发展要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等局部动荡,增加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我国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现阶段,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步。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百千万工程”的建设等国家的规划和建设都需要大批优秀人才。作为现代建设的新生代,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职生作为支撑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要积极承担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思政教育要引导中职生全面了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非凡成就,坚定不移的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挺身而出,担当时代重任。
第二、是塑造中职生正确价值观指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中职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观念、正确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念,帮助中职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部分中职生当担意识相对淡薄,被动学习,拈轻怕重,缺乏艰苦锻炼,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报以冷眼旁观、消极怠慢的态度,通过担当精神的培养,让中职生感受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目标。
三、中职生担当精神培养的路径探索
1、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涵养担当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通过丰富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涵养中职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中职生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通过文化精神鼓舞人,感召人,培养中职生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贫、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敢于当担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激发当担精神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中职生应当提高政治认同,树立政治信仰,将国家社会与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3、筑牢中职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代责任的践履需要有磐石般的信念、铁一般的意志,担当需要久久为功、永不懈怠。中职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借力时代的契机,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而不是本领恐慌、安于现状,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而不是被一时的困难所折服。中职生要脚踏实地去奋斗,埋头苦干,在辛勤付出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四、中职生担当精神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索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新时代,思政课堂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让学生潜移默化感受到精神力量的鼓舞和熏陶。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可以将担当精神融于班风、校风、校训、校歌中,鼓励学生践行当担,在学习中勇当先锋争做表率。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典型事迹进行分享。学校应该利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爱国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担当精神。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挖掘当地的革命文化纪念馆等进行研学活动,或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校外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帮助学生在体验和交流中培养担当精神。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要深刻认识育人的职责和使命,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位。教师应积极参加思政课程培训和教研活动,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通过言传身教促进知识的传授和价值观的引领。要运用准确有用的理论解读说服学生,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做时代的奋斗者。
3、创新多元的教学方式
在培养学生担当精神的教学实践中,教室可以为学生展示经典案例,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或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网络。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讲解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议题式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际、时事热点寻找合适的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提升,加强自觉参与和政治认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使命和目标,只有不断奋斗,才能逐渐逼近目标,成为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黄一希.新时代青年担当精神的价值与培养路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