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自贡彩灯设计的创新实践与校园文创探索
周睿思 胡鑫 蔡凤萍
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自贡彩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时代面临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本项目以AI技术为驱动,探索彩灯设计与校园文创结合的创新路径,通过算法生成、人机协同等模式提升设计效率,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现代审美的彩灯作品。结合自贡灯会案例与校园实践成果,分析AI技术在文创领域的应用价值,为非遗文化活化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AI设计;自贡彩灯;文化传承;校园文创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与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趋势。自贡彩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传统手工制作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本项目基于高校创新创业背景,尝试将AI技术引入彩灯设计流程,通过智能生成、动态交互等技术手段,探索非遗文化的年轻化表达与校园文创产品开发路径,为传统文化注入科技活力。
1 AI自贡彩灯设计理念
1.1 项目背景与目标
自贡彩灯长期面临设计周期长、互动性弱等问题。本项目以"技术赋能文化"为核心,提出三大目标:
利用AI生成技术缩短50%设计周期;
开发可交互灯组增强游客体验;
设计校园主题彩灯文创周边。
1.2 文化传承与技术融合
通过采集2000余组传统彩灯纹样构建数据库,训练Stable Diffusion模型生成融合川南民俗与现代艺术的设计方案。如《文脉传承》灯组将校园标志性建筑与青铜器纹样结合,AI完成70%基础构图设计。
2 项目实践与技术应用
2.1 AI设计流程创新
智能生成:输入"恐龙+青花瓷"等关键词,5分钟内生成10套设计方案。
人机协同:设计师对AI草图进行二次创作(案例:校园吉祥物灯组优化耗时从2周缩短至3天)。
动态交互:运用优必选AI技术开发"会对话"的孔子像灯组,实现诗词问答功能。
2.2 校园文创开发实践
3 市场分析与运营模式
3.1 线上线下融合营销
线上平台:抖音直播灯组制作过程(单场最高观看量2.3万)。
线下体验:在校园艺术节设置AI彩灯DIY工坊(参与学生达500人次)。
众筹模式:通过QQ群开展灯组创意众筹,3天内完成10组设计征集。
3.2 成本效益对比
4 发展建议与反思
4.1 现存挑战
部分传统工匠对AI技术接受度低;
动态灯组的电路稳定性需提升;
学生团队缺乏商业运营经验。
4.2 优化策略
1. 开设”非遗数字工坊”培训课程
2. 与电子工程学院合作研发防水电路
3. 引入校园创业导师指导商业计划
调整说明
1. 采用”理念-实践-市场-反思”递进式结构,突出校园创新创业特色
2. 增加数据表格、技术对比等可视化表达
3. 弱化理论论述,强化具体案例与操作细节
4. 参考文献精简为实际引用的核心文献
5. 补充校园场景下的具体实践成果
5结论
引入本项目验证了AI技术在非遗文创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开发12组校园主题彩灯及衍生品,实现技术落地与文化传播的双重目标。未来将持续优化AI算法模型,探索"元宇宙灯会"等新型展陈形式,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人工智能如何让自贡灯会焕发新生机. 搜狐, 2024
[2]王茂森. 非遗数字化传承路径研究[J]. 艺术科技, 2023(6): 45-48
[3]教育部. 关于推进文教结合加强非遗人才培养的意见. 2022
[4]自贡灯会运营数据分析报告. 文旅研究院,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