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陈仁亮
德化第一中学鹏祥分校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生物学作为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实施生活化教学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显著作用。本文深入剖析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初中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关键任务。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生活化教学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旺盛,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充满探究欲望。将生活实例引入生物学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解 “植物的呼吸作用” 时,教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中蔬菜的保鲜、水果的储存等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生物学原理。这种将抽象知识与生活场景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 “要我学” 转变为 “我要学”。
(二)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联系。比如,在学习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了知识应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面对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需要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例如,在探究 “不同环境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实验时,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现象,进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1.运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活中的生物学故事、展示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等方式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 “传染病及其预防” 时,教师可以以当前社会热点的传染病事件为切入点,如流感的传播与预防,引导学生思考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构建生活场景进行知识讲解
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例如,在讲解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时,教师可以将细胞类比为一个工厂,细胞壁如同工厂的围墙,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膜则像工厂的门卫,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如同工厂的控制中心,指挥着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生活场景类比,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提高学习效果。
(二)开展生活化实验教学
1.设计基于生活的实验项目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于生活实际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例如,设计 “探究不同水质对金鱼生活的影响” 实验,学生需要从生活中获取不同类型的水,如自来水、河水、蒸馏水等,观察金鱼在不同水质中的生活状况,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技能,还深刻理解了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这一生物学知识。
2.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比如,学生发现家里的植物出现叶子发黄的现象,他们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是缺乏哪种营养元素导致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1.布置生活观察作业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生活观察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生物学现象,并进行记录和分析。例如,让学生观察自家小区内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不同季节植物的形态特征、开花结果时间等信息。通过长期的观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的敏感度。
2.组织生活生物学现象讨论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生活生物学现象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生物学现象,并共同探讨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例如,学生分享夏天食物容易变质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条件等方面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深化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加强与生活实际的知识拓展
1.引入生活中的前沿生物学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生活中的前沿生物学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育种、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克隆技术在保护濒危物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这些前沿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开展生活生物学实践项目
组织学生开展生活生物学实践项目,如参与社区生态环境调查、校园植物种类识别与保护等项目。在实践项目中,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生活化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以及加强与生活实际的知识拓展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初中生物学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生活化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J]. 卢志建.教育界,2024(06)
[2]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生活化实验教学研究[J]. 张青莲.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05)
[3] “三学课堂”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 张振良.新课程,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