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单元,小天地: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的诗意行走

作者

邢丽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南街小学 115100

大单元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或话题,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单元。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关联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一、通读教材内容,整合课程内容

在开始大单元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教材讲了什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理解、归纳“教材讲了什么”时,经常会将其简化为“本单元有哪些重难点”。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前期的教材内容分析中,教师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其一,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区别于自然主题,单元主题往往是教材内容的提炼和升华。一般来说,单元主题与教材息息相关,且形式多样。教师要利用好自己的教学经验,整合教材内容。其二,单元内的各课文有哪些联系?通过厘清文章与文章、单元与单元间的联系,教师可以逐步把握本单元、本学期的重点。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本单元包含《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文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学会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抒发相应的情感。一般来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适时地融入相应的教学资源。比如,在讲解《落花生》时,教师不仅要阐述作者的情感,还要基于文章略写的部分和单元主题,设计写作任务:“花生是如何种植出来的?”大单元教学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在前期的教学准备中,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并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向。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体系化、科学化,教师要提炼单元主题,并基于主题内容有序地调整教学顺序,丰富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构教学目标,确定课时分配

单元教学目标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是推动教学进程的主要驱动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单元教学目标。以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包含四篇文章,即《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提炼单元主题,并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学会用某一件事突出人物特点,同时提升阅读速度、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教师要合理分配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以《搭石》为例,在第一课时,教师可以讲解“如何快速阅读”。在第二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掌握“如何用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合理的课时安排不仅能让学生知晓“哪些是重点”,还能让学生在总结和提炼中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并借助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的联系,加强学生对课时内容的把握。

三、基于教学活动,创设主题情境

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均是有限的。如果教师直接输出大量的专业知识点,难免会让学生丧失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重视主题情境的搭建,将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比如,在讲授《猎人海力布》时,教师可以围绕内蒙古草原、猎人、猎物、小白蛇、龙王、乡亲等内容设计故事情境。“猎人海力布的身上有哪些良好的品质?”基于这一问题,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海力布的身上有着舍己为人、敢于牺牲的良好品质。”围绕学生的总结,教师可以适当地予以补充:“如果你是猎人海力布,在面对乡亲的不信任甚至是诋毁时,你会有怎样的表现?”根据问题,学生将回顾故事情境,从故事情节出发深入分析海力布的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单元主题情境具有统领性,因此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将生活情境融入其中,让学生借助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分享对单元内容的理解。

四、搭建问题情境,设计问题链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性地以自己为主体,并输出大量的专业知识点。学生经常会依赖教师的思路,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为了优化大单元教学,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致力于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并借助循序渐进的问题链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出问题的答案。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习动物类散文的写法,还要感受作者笔下的动物。比如,在讲解《母鸡》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的情感变化”入手,提出相应的问题:“作者对母鸡产生了哪些情感上的变化?”随后,学生可以紧扣文章内教海泛舟 ( 小学教育 ) 容,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作者一开始是讨厌母鸡的,但是后来变得不那么讨厌了。”接着,教师继续发问:“作者在一开始为什么会讨厌母鸡?后来,他又为什么不讨厌母鸡了?”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学生重新回归教材内容,并寻找答案。动物类散文的理解难度较低,学生往往可以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亦是教师获取学情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大量学生的反馈,积极记录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设问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得出某一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考方式和思考习惯。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作用,教师应强化自己的专业素养,明晰何为大单元教学;应一边提炼单元的大概念,一边提炼其中的主题以及议题,围绕单元知识框架,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蒋辉 .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3,(6):139-141,155.

[2] 曹小辉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J]. 学园 ,2023,16(18):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