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巧设真实情境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

作者

杨万里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小学 2550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四年级人教五四版教材,深入探讨巧设真实情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策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其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性。文中详细阐述了结合生活、借助多媒体、开展角色扮演等多种创设真实情境的方法,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真实情境;四年级;人教五四版教材

引言: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及文化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阅读兴趣不高,教学实效性欠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够将抽象的文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从而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巧设真实情境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阅读兴趣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氛围,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阅读内容。例如,在学习人教五四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时,教师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视频,创设出逼真的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潮水的壮观景象,瞬间激发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浓厚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通过阅读课文深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奥秘[1]。

(二)助力文本理解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一些较为抽象、复杂的文本内容理解存在困难。真实情境能够将文字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场景、形象等,帮助学生搭建理解文本的桥梁。以四年级下册《琥珀》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琥珀形成的动画过程,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描述,能够清晰地理解琥珀形成需要历经漫长岁月,以及松脂球包裹苍蝇和蜘蛛等复杂情节,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三)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真实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本语言,还能在情境的驱动下模仿、迁移运用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在学习《母鸡》一文后,教师创设“动物介绍会”的情境,让学生模仿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积极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生动的描述,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二、基于人教五四版四年级教材巧设真实情境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它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言,教师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爬山虎的脚的。”这样的导入方式,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时,对于文中描写乡下生活场景的一些语句,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探”字的妙处,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假如你们是小春笋,在春雨过后,你们是怎样从土里生长出来的?请用动作演示一下。”学生通过模仿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深刻体会到“探”字所表现出的春笋的生机勃勃,轻松突破了文本难点。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在教授《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古诗意境相符的图片和视频,如《暮江吟》中残阳铺水、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视频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视频中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画面,能够营造出浓厚的古诗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诗歌情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

对于一些抽象的科学知识类课文,如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关于20世纪科技成就的介绍,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演示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等科技产品的发明过程和工作原理,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技的神奇力量,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欲望。

三、巧设真实情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的注意事项

(一)情境创设要紧扣教学目标

真实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能仅仅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脱离教学内容。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保情境与教学目标紧密契合[3]。例如在教学《猫》一课时,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那么创设的情境应围绕猫的可爱形象、有趣行为等方面展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观察情境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情境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无趣,也不能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如在教授《飞向蓝天的恐龙》时,关于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较为复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利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动画,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演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生僻的术语和复杂的理论讲解[4]。

结论

巧设真实情境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角色扮演以及结合校园活动等多种策略创设真实情境,能够激发四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助力他们理解文本,提升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并把握好情境创设的适度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充分发挥真实情境在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让阅读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本朝.学术研究通向社会大众的典范之作[J].名作欣赏,2025,(04):34-36.

[2]王玲霞.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学习的实践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5,(02):155-157.

[3]苏旋.以项目化学习开创阅读教学新局面——以《黄继光》一文的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5,(01):65-67.

[4]印丽萍.“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策略与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5,27(0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