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导入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

贾英

利津县凤凰实验中学 山东利津 257400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革的进一步开展,中学课堂要求全面构建符合中国素质教育特点的整体教育内容体系,课堂有效导入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从网上寻找各类历史文献资料,对各种有关导入语、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进行综述及分析,进而将综述中的内容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通过以材料为依据,实践为辅的方式,探究和分析导入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总结分析出当前导入语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的现状,指出其在运用过程中的不足、存在现象及发生原因,最后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的内容,从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以及历史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等角度出发,对初中历史导入语现状提出自身的看法、观点,对本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来一一进行归纳与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自身导入语设计能力。

一、导入语的基本情况

导入语,又称开场白,是教学开始时为引入新课而设计的教学语言。现阶段初中历史在中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因为部分历史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一部分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造成了教学工作整体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对于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来说,怎样克服在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搞好教学是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且课堂导入属于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不仅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环节,还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广大一线教师在长期实践中归纳出来的结论。课堂导入、新课教学和课堂总结三者关系密切,课堂导入设计的好坏,往往对调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实效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实现有效的课堂导入,它需要教师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对学生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课堂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采用那种导入方式来设计导入语,最终都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嘴”讲述出来,因此导入语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好的导入语设计可以更好更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除此之外,好的导入语可以更好让学生的心回归到课堂当中,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当中,同时做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导投入到课堂当中。

二、导入语在初中历史课堂运用的走访调查与分析

(一)课堂导入运用走访调查

随着新课改革的实施,对教师课堂要求也更高,尤其是作为开端的导入部分,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本次对实习学校历史课堂导入语的运用进行调查,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九年级不同程度的班级的部分学生,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他们在课堂中是否经常有导入部分,对教师导入的满意程度、自身对导入语的要求或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经过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八年级的学生对与课堂导入部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便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第一,是从课堂上是否有导入部分来看,经常有导入的占55%,偶尔有导入的占35%,没有导入的占10%,其中经常有导入的主要是A班和部分B班填写。第二,关于学生对教师课堂导入满意度的问题。非常满意占5%,满意占46%,一般占49%,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导入方面还需要更加认真。第三,关于学生是否希望有导入,数据表明85%学生都希望课堂教学中有导入,15%的学生认为导入部分可有可无。第四,关于教师导入内容学生是否理解,有25%的学生能够尽快接受,53%的学生能理解一些 ,22%的学生不理解,需要老师导入的内容要选好。第五,关于教师导入时间的把握程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13%的学生认为老师导入时间合理,可见老师对于导入部分时间并未达到多数学生的要求,需要在这一方面多投入些精力。第六,对于导入语的建议,关于建议部分,学生提出的意见很少,绝大多数都没有提出自己的要求,只有少部分同学希望老师在导入过程中多采用几种方式。

三、导入语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新课改革的实施,教师教学方式也随之变化,部分老师对于导入环节也有了新的看法与改进,课堂导入方式变得多样化,可见大家会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有所认知,但在该校实习期间,我通过观察和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该校课堂中导入语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本次以凤凰实验中学的课堂导入作为根据,具体讲述该校导入语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导入方式过于单调

近些年以来,历史这门学科在中学的地位越来越高,但不少教师仍然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授课,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之中大多采用的都是复习导入,没有考虑到新课改革的要求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部分的老教师甚至不使用多媒体,还是按照自身的经验进行口述。如在八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这一节课使采用的复习导入方式,教师提出问题: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有谁?

学生回答: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

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学生回答:但丁《神曲》、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

在上述课堂导入设计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导入。但是这种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只做到了承上的作用,没有对接下来新课内容进行联系。新课改革要求我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而且教师长期下来采用单一的导入方式在初期虽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长期采用一种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厌烦,出现导入效果不佳的现象,严重者可能让学生失去对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2.导入脱离学生实际

部分教师在设计导语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难以参与到课堂当中,使得导入变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还有一些老师在导入时为了追求新颖,没有考虑具体效果,脱离了课堂导入的宗旨。

(二)问题原因分析

1.首先是教师对导入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一种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无法通过正常课堂以外的时间上课,为了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往往会减少或牺牲掉课堂导入部分的时间,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进行导入。如,把教材正文前的问题直接念出来后,便直接讲授新课。在个别班级甚至直接跳过导入环节,直接讲解新课。

2.其次是课前准备不充分,一个好的导入语是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其不仅要求老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入钻研教材,还需要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事物,这方面是许多刚刚成为教师都存在的问题,新教师大部分都刚从学校毕业,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机会较少,而且学校的模拟训练与真正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加上新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尚处于新手阶段。

3.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导入语,从字面上便可以看出来,这是要通过教师组织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师这个职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嘴巴”来教导学生的,特别是比较无聊的文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有很大影响,文科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无趣的,如果教师无法通过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学生便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当中。

2.当地教学环境。利津县其教育水平、资源相比东营市其他县区要落后,导致许多优秀的生源在小学毕业后大多都去东营区、滨城区等地学习,留在本地学校学习的优秀生源较少,大部分都是成绩一般的学生。为了整合教育资源,近几年来,对整个县城的学校进行调整,经过整合后,每个班50到60个人,在这些学生当中许多属于留守儿童,而初且中生正属于叛逆期,出现许多难以管教的学生,加上初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老师能够管理学生的方式有限,某些学生无心向学,屡次违反校纪校规,可以说是教务处的常客,但老师只能耐心劝解。这就使得当地学校整体的教学环境较差,教师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管理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情况这下,不少教师的激情被磨灭,变得“佛系”起来。而且由于学生成绩差距过大,对教师设计导入语的要求较高,既要满足成绩较好学生的需求,又要让成绩较差学生有所收获。

四、针对导入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正所谓 “打铁还须自身硬”,这句话用在我们教师身上是十分贴切的,如果教师自身能力不够,如何能上好一节课。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教师自身建设。

第一教师自身必须有过硬的历史学基本知识。这是教师设计导入语的基础,历史学基本知识过硬有助于教师快速了解和掌握课程目标、重点难点,才能够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出相对应课堂导入语。如,在我实习的学校中历史教师较少,一般的历史教师都要教好几个班级的学生,有的教师A类、B类、C类班级的学生全部都要教,而这三类班级学生水平差距很大,其接受程度不同,所以同一节课的导入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第二,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要紧随国家的号召改变自身观念,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特别是把新观念运用到导入环节中,这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来说具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终身学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也是如此,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外,还需要做其他事情,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不可能每个方面都能够做到十全十美,因此,教师应该虚心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或者观摩网上优质课程,不断提高自身导入语设计能力。

结论

总之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以上提到的方式外,还有许多种。要想设计出好的导入语需要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们能够在个性化课程设计教学和课堂风格上真正变得更充满着个人魅力,促进学校师生关系,形成了一个良好与愉悦共存的师生课堂的教学与互动交流氛围,从而能够实现师生在相互和谐交流的气氛中共同去圆满完成各自的课堂教学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甘佳河.导入艺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中)[J],2019(8).

[2]张艳.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趣味性导入方法分析[J].才智,2017.

[3]王艳飞.初中历史教学的导入方法[J].课程与教学.2017,23(141).

[4]陈昌兵.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研究综述[J].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整合研究,2017(836)

[5]柴雅珂.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为例[D].河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