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论青年教师对乡镇特殊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作者

窦东

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初级中学

摘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和扶贫攻坚政策的深入贯彻,我国适龄儿童都得到了受教育的保障。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特殊学生较为普遍。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导致这些孩子咋成长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

关键词:特殊群体;青年教师;家庭教育缺失

一、写作背景

A同学,女,15岁,家中共7口人,父亲长期酗酒,母亲患精神病多年前离家出走,哥哥和弟弟均是智力残疾,奶奶耳聋,爷爷年迈。2019年九月A同学成为我班一员,住校期间,因与室友们的作息时间和卫生问题屡屡发生冲突;后又因无法与班级同学正常相处,编造自己耳聋等理由欲辍学,外出打工。

二、写作目的

A同学是我班最为典型的特殊学生,因监护人拒绝履行监护责任,导致她成为“事实留守儿童”,伴之而来的是A同学一系列的成长问题。作为一名青年班主任,我有责任和义务全力让A同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关注她的身心健康,引导和帮助她的家人和学校、老师、社会共同合作,相互配合,让她从困境中挣脱出来,早日步入学习和生活中的正轨。

三、问题分析

(一)非正常家庭环境

由于A同学父亲长期酗酒,好吃懒做,家庭经济严重困难,加之爷爷奶奶传宗接代思想固化,先后与两名精神病女性结婚,生下两男一女。因此,A同学从小缺乏母爱,加之父亲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导致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都较差。

哥哥长期精神异常,有暴力倾向,父亲酒醉后也会殴打A同学和奶奶,造成了A同学内心极度不安全感,导致了亲子关系极度不正常,A同学情感上被孤立,继而莫名其妙的情绪波动,容易对任何人产生敌意。

(二)班级原因

由于初一孩子内心较为单纯,心直口快,面对A同学无法按时作息、不太注意个人卫生等表现,室友和同学们表示无法接纳,纷纷要求她调整寝室。

(三)教师原因

作为初次担任班主任的我,和家长沟通缺乏经验,对A同学的情况没有及时了解,关注度不够。

在了解情况之后,面对A同学坚持走读的要求,虽及时和监护人沟通,但监护人以家里距离较远,无人接送为由多次拒绝后,我束手无策。这时,A同学采取自残、跳楼等极端方式威胁,在学校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多次交涉才得知家长担忧答应走读以后无法住校的真实意图。

四、对策

1.解除自我焦虑

由于缺乏经验和沟通技巧,在与A同学家长沟通中出现了很多分歧,导致我持续一个月极度焦虑。后来,在校领导的帮助下,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继而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制定相关可行性计划。

2.放宽要求,以平常心对待

由于A同学情况特殊,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按时按量完成学业和班级日常管理任务,但要兼顾她的自尊心,所以做了如下安排:

作业按时上交,但只需完成基础部分。

做好老师板书的笔记。

安排A同学专职摆放清洁用品。

除不上早晚自习,必须按时上下课。

适当的挫折体验

初一上学期,由于对A同学的过度担心,但凡她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起我的惊涛骇浪。对于饭卡问题,我带着她在饭卡上写好班级、姓名,以防丢失;如何查看余额;以及根据一周生活费总额分配每顿用餐金额。在跟她的交流中,经常告诉我因为刷卡消费零食多度,导致中午余额不足,第一次我会帮助她解决问题。第二次,我会让她饿着肚子反思一下自己的超前消费是否合理。

3.建立定期谈话个人档案

从2019年9月1日至今,累计与A同学的单独谈话已超过50次,谈话记录由安全委员和我共同记录。内容涉及防溺水、防性侵、中学生仪容仪表规范、感恩老师和父母、我为什么要读书、防疫、防雷电以及如何安全用水用电等。

就2020年5月8日的谈话内容,涉及到A同学家庭重大事件变故。由于哥哥精神异常,在雷雨天跑出家门,正逢该片区检修电路,哥哥一时淘气拉扯线路,不幸触电身亡,给A同学造成了极大心理阴影,上课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坚称哥哥总是在她睡觉时敲门、在房间踱步等。针对这一现象,我耐心地进行疏导,并及时报告校领导,积极与家长沟通,商量对策。

4.对家长要坚持沟通、积极引导

A同学家既是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还是重组家庭。所有的监护人对孩子基本实行放养政策,拒绝沟通和倾听,一有问题父亲就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给A同学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初一上期,因A同学厌学,声称自己右耳失聪,我深信不疑,立即联系家长希望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可是A同学由于家庭贫困,家人以无收入来源为由拒绝为孩子做任何检查。后来,经过三次家访终于说服其爷爷以孩子的健康为重,到当地人民医院为孩子做一系列检查,得知A同学是因厌学才谎称自己右耳失聪。

5.借助班委的力量

由于A同学情况很特殊,与同学们交往中经常发生冲突。如A同学个子较大,出汗较多,没有勤洗澡的习惯,室友们出于好心帮助她洗头,却遭到她的误会。声称同学们嫌弃她才帮助她。

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让我疲于招架,A同学随时状况不断。所以,在犹豫再三之后,我选择了班里较为踏实、细心的两位班委随时留意A同学的行为。一有情况,马上跟老师沟通。这样,我也能随时掌握她的平时表现和心理状况。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截止目前为止,A同学能基本适应班级生活。

6.班级管理工作为A同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班风是班集体长期形成的思想、认识、情感、言论、行动的共同倾向,是整个班集体的灵魂。除了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外,每周一次的班委大会成为了我班的一大特色。内容涉及一周操行评定、清洁卫生总结、仪容仪表检查情况汇报等。干净、自信、懂礼貌、讲文明,不仅是对A同学提出的要求,更是对全班同学的希望。渐渐地,同学们能从和A同学的相处中,察觉她的异样,也明白了自己要多一分理解和包容。

7.统筹家校、社区形成合力

在了解A同学的过程中,校领导和学校老师们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更离不开扶贫社区王主任的指导。

五、结语——孩子,你慢慢来

在大环境如此快节奏的今天,我不知道A同学最终能走怎样的路,过怎样的人生,我更不知道身处复杂的家庭,下一秒她又会发生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我坚信,她一定会有进步的,哪怕慢一些,过程曲折些,因为被温情包裹的心,总会长出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