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张昕滢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三合乡学校 137000

伴随新课改理念与思想的持续推进,使得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机遇。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所以,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初中地理教学创新与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的特点与需求

(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极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本思想,让学生可以重新掌握课堂主动权。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之下,需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师以单向知识灌输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科探究精神。

(二)强调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本身具备良好的实践性,新课改更是要求应强化日常地理实践教学力度,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之下充分体验地理学科知识点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关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要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多方面内容,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目标,让核心素养培养始终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可以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

二、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主要承载方式,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地图、模型等教学资源,丰富日常教学内容与结构,有效增强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并且,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收集与整理地理学科基本资料,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八年级上课程《矿产资源》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矿产资源开采与利用的视频,视频之中需要尽可能展现煤矿工作中井下工人辛勤劳作、铁矿露天开采的壮观场景以及矿产被加工成各类产品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性地体验和感受到矿产资源是如何从开采一直到利用的。而后,借助矿产资源分布图,能够系统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矿产种类与储量,比如,山西煤炭、鞍山铁矿等。最后,可以布置一些让学生收集家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作业,让学生从中具体分析矿产开采规模、对就业带动等经济影响以及开采导致的土地塌陷、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使得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能够对课文知识产生深刻理解,并显著提高学生综合性运用知识能力。

(二)问题探究教学法

初中地理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与挑战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性与主动性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获得教师的适当辅助,使得学生可以借助交流合作与自主探究,完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发展的契机。

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课程《交通运输》时,可以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差异如此之大?在紧急情况下,又该如何快速选择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呢?”在问题加持之下让学生深度结合教材关于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介绍,比如,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较快,公路运输机动灵活,航空运输速度快但运量小等,在根据日常生活常见运输方式的观察,使得学生能够分析得出山区多采用公路运输货物、跨省长途旅行很多人选铁路等结论,并在不同运输方式需求的分析过程中,完成观察、实验(模拟不同运输场景)、分析等具体化探究过程,学生可以从中深度理解与挖掘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地理环境、运输需求等多方面的关系,从而得出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学习结论。

(三)强化课堂互动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之间完成良性互动。特别是在生生互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分享自己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技巧,从而让学生能够做到相互学习与相互促进。

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课程《河流与湖泊》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河流与湖泊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多面影响及合理利用保护举措”这一话题,在具体讨论过程中学生应有效结合教材内容与自己日常观察的积累,分别站在不同角度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比如,有的小组可能会讨论河流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借此促进种植业的良性发展,可是如若过度出现引水灌溉的情况,那么便会直接导致河流断流、生态破坏;湖泊能够做到调节气候、提供水产资源的重要作用,可是如若遭受污染,那么会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的健康与生态平衡。借助多元化、多样化交流互动方式,学生不单单可以深度理解河流、湖泊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强化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使得学生可以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并可以将意见进行有效整合。并且,小组在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之时,需要有清晰且条理的思路进行观点阐述,如此可以有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初中地理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开展与综合素养提高的重要学习场所。

总之,新课改理念的贯彻与落实,使得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主要路径。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借助丰富教学资源、问题探究教学法、强化课堂互动等多个策略的实施,激发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并显著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与实践,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依据教学主题内容与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灵活性整合不同教学策略,从而在特色高效课堂构建之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性基础。

参考文献:

[1] 施意;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 课堂内外( 高中版);2025年 15 期

[2] 姜晓燕 ;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J]; 智力 ;2024 年 09 期

[3] 李红久 ;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分层教学研究 [J]; 甘肃教育 ;2024 年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