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九年级“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饶新宇
唐山市第七十四中学 064000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已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导向。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的任务,更关乎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与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以往的讲授式教学难以充分激发学生思辨与参与意识,而议题式教学通过围绕真实社会问题展开探讨,能够增强课堂的开放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在辨析、协商、反思中提升综合素养。
一、核心素养与议题式教学的内涵关联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他们在真实情境中整合知识、能力与态度,应对复杂现实问题的综合品质。议题式教学恰恰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它围绕具有开放性、争议性和现实意义的议题展开,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探讨、理性辨析和集体协商,逐步形成结构化的认知体系和价值判断能力。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包含了个人成长、社会参与、国家治理和全球关系等多个维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思想性。如在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民主生活”等主题时,教师可引入诸如“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责任分担”“社区事务中学生能否有话语权”等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论观点、反思现实问题。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构建起学科知识网络,更逐步形成了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和国际视野等核心素养。可以说,议题式教学通过创设“议中学”“辩中思”的课堂生态,真正实现了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可能。
二、议题设计与教学实践路径
(一)议题选择,紧扣教材与生活实际
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开展,首要在于议题的精心设计。教师需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每个单元的核心概念与素养目标,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议题的选择应当建立在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上,既要体现课程要求,又要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活力。一个好的议题应当具备现实性、思辨性和教育性。以九年级“建设美丽中国”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共筑生命家园”的内容,设计“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利与弊”这一议题。这个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涉及到邻里关系、公共权益、社区治理等多个层面,既与教材中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相呼应,又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实际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一问题:低层住户与高层住户的不同诉求、加装电梯的经济成本与安全因素、社区协调机制的重要性等。通过这样的议题探讨,学生不仅理解了教材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更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理性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议题设计,使学科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有效促进了学生知识建构与价值认同的统一。
(二)课堂实施,突出学生参与和体验
议题确定之后,教师需要转变以往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互动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活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会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营造开放、平等、包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深度参与和真实体验中实现素养的内化。以九年级“参与民主生活”这一教学主题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社区治理模拟听证会”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民主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原则,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物业代表、业委会成员等不同角色。每个小组需要围绕一个真实的社区议题,如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或公共空间改造规划,进行前期调研和方案准备。
在模拟听证会现场,各利益相关方代表需要陈述观点、提出诉求,并进行现场质询与答辩。通过这种角色代入和情境体验,学生能够切身感受民主决策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他们不仅要考虑个人利益,还要兼顾集体利益;不仅要表达自身诉求,还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其规则意识、协商精神和公共参与能力。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帮助他们将体验收获与教材理论知识相衔接。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民主生活的理解,真正实现了知识学习与行为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评价机制,关注过程与发展
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结果和分数评价不同,议题式教学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其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这种评价不仅看重学生最终掌握了哪些知识,更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展现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和合作精神。
教师应当建立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小组互评、学生自述、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全面收集学生在议题探讨中的表现证据。观察的重点应包括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逻辑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态度以及价值判断水平等多个维度。
以九年级“谋求互利共赢”议题教学为例,在讨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时,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是否理解相关概念,更要关注他们能否从多国视角分析问题,是否具备全球视野与合作意识。可以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表,从信息获取与处理、多角度分析、论证逻辑性、合作交流、价值取向等维度进行观察记录。同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互评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
这种评价方式弱化了简单的对错判断,更加注重思维过程的品质和情感态度的引导。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自我认知,激发持续深入探究的动力。
结语
议题式教学为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路径。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现实关怀,可促进学科知识与价值教育的深度融合。未来可在议题深度、资源整合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推动教学模式的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 贾文萍 . 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中议题问题设计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4(8):136-139.
[2] 马俊燕 . 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初探——以《维护国家安全》教学设计为例 [J]. 数码精品世界 ,2023(10):238-240.
[3] 陈婷 . 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中议题问题设计策略研究 [J]. 万象 ,2022(28):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