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时代下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路径与实践
王本寿
中国烟草总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数智化时代下推进内部审计转型是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数智化转型的特点和目标,探讨了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研究表明,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需要树立“科技强审”理念,构建高效审计模型,打造数字化审计平台,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促进审计成果共享。通过广西烟草商业采购成本专项审计项目的实践验证,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提升审计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风险防控。建议企业加快数智化建设步伐,持续完善数字化审计体系,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智化转型;内部审计;数字化平台;风险防控;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智化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支持企业运用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环节,亟需顺应时代潮流,实现数字化转型。如何构建数字化审计体系,提升审计效能,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审计数智化转型的特点和目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供传统产业。可见数智化已成为国家重点努力方向。数智化的特点主要是将数字化与智能化相结合,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利用算法、大数据等多种技术手段,优化相关业务流程,以此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全面提升整体功能绩效。
审计数智化转型的核心目标在于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协同推进。首先,需要构建稳固的数字化基础,包括建立健全数字化平台、优化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等,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数字化流程高效、准确。其次,转型的重要环节在于数据精细化管理,通过以信息系统审计为突破口,加强数据质量与安全管理,优化数据收集和分析流程,进而确保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最后,在数字化基础上,积极融入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构建智能化审计系统,使其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不仅能够“诊断并治疗已有问题”,更能“预防潜在风险”,推动审计数智化转型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审计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
(一)树立“科技强审”理念,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
审计需树立“科技强审”理念,顺应数智化时代发展要求,紧跟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步伐。应将“科技强审”视为审计工作的核心动力,培养大数据审计思维和相应的审计能力。在各审计领域积极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并鼓励全体审计人员参与数字化转型,以应对实时、海量、多元的数据挑战。审计数字化转型非一蹴而就,需投入大量资源,包括人员、技术、资金等。因此,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愿景和使命,结合现状确定转型切入点,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目标是构建一个支持在线互联、多维分析、实时监控,并在架构上支持多级次管理的审计应用系统,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1]。
(二)明确业务场景与规则,构建高效审计模型
审计数字化转型应识别企业关键业务领域的重点环节,并明确相应的业务场景和规则。结合审计业务涉及的信息系统、数据支撑、信息安全情况,判断可执行的大数据审计领域。设计审计模型时,需接入必要的业财数据,并运用RPA工具、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自然语言处理、网络爬取信息、图片和视频分析等技术。通过数据分析挖掘财务及业务数据的异常情况,并对模型结果进行处理,以提升模型在不同业务场景和行业领域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审计模型的设计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步骤,也是其核心成果。这一过程有助于审计人员重新审视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挖掘审计薄弱环节,并优化审计工作。
(三)构建审计信息系统,打造数字化审计平台
审计信息系统不仅指审计业务使用的系统,还包括对接政府公共数据、行业公开数据等。搭建数字化审计平台需要分层分步进行,以业务、数据、人才为基础。采用数字方法和流程对审计流程进行重构和优化,运用远程审计、监测预警、案件防范等数字审计手段,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完善数字审计流程。为审计综合业务管理和数字化作业提供平台技术支撑[2]。具体涉及三个层面:一是搭建审计作业系统,满足线下作业向线上作业的转变需求;二是搭建审计数据集市,逐步引入政府和市场公开数据;三是搭建审计分析系统,通过数据采集、转换、分析和应用等多个步骤,促进审计结果转化。数字化审计平台的核心是数据分析,其自动化、智能化需与审计业务技术紧密结合。
(四)加强专业化培训,培育数字化审计人才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审计行业带来了巨大且不可逆的变化。唯有通过改革与创新,审计行业才能与时俱进,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而审计的革新离不开高素质审计人才的培养。随着审计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在设计审计模型、搭建审计平台等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建立新的思维体系,综合运用审计专业知识和数智化新技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审计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信息、数字、网络、智能相关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更是审计理念的革新。因此,应充分树立人才观,注重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学习型的审计人员,实现数据赋能。可以通过专业化培训、考核激励等措施,建立多层次、高质量的审计人才培养体系。
(五)促进审计数字化成果运用和共享
审计数字化转型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更高效的数据分析和更强大的技术支持。具体而言,一是通过分析底层业务数据,能够量化问题涉及的数量、金额等信息,便于对风险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二是借助审计模型,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全样本测试而非抽样测试的审计策略,从而发现更隐蔽的问题;三是远程审计、持续审计、敏捷审计等数据审计模式可实现常态化,有助于及时识别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效。审计数字化转型不能形式化,而应充分运用其成果。在审计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共享给相关部门,以提升审计的增值服务和社会价值[3]。
三、审计数字化转型实践
以广西烟草商业企业采购成本专项审计项目为例,探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通过对采购价格系统的评估,发现在功能覆盖和数据支撑方面都具备搭建大数据审计平台的可行性。在审计计划阶段,需要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收集相关法规政策,构建风险矩阵,并通过实地调研补充风险信息,确定关键风险指标。在审计建模阶段,由专业计算机人员和审计人员组建专家组,运用随机森林算法等多种方式建立数据模型,确定逻辑关系和预警阈值,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疑点后,审计人员进行现场核实和深入分析,自动生成相关文档。该平台减少重复工作,支持实时协作,并可及时向相关部门共享重要线索,提升审计价值。
结束语:
数智化时代下内部审计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特点、目标、路径等方面探讨了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实施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审计平台建设,优化审计模型,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审计成果共享与应用。期待通过持续推进数智化转型,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果,张庆慧,马敏,等.新形势下数智化内部审计在推动组织效能提升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24,43(36):124-127.
[2]侯永华.我国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数智化转型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6):15-18.
[3]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审计中心课题组.数字赋能:以“一核三驱”打造内部审计人员核心竞争力[J].审计观察,2024,(0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