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
张宸溪
大连医科大学 116044
摘要:医学检验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该过程涉及众多生物安全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医学检验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包括人员操作不当、实验室设施与设备缺陷、样本管理不善等方面。同时,分析了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旨在提高医学检验工作中的生物安全水平,保障检验人员、患者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医学检验;生物安全问题
引言
医学检验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体各种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制定以及病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医学检验实验室处理的标本大多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这些生物因子如果管理不善,可能引发实验室感染,甚至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深入研究医学检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医学检验中的生物安全隐患
1.1人员因素
部分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缺乏对不同病原体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以及防护措施的深入了解。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因不熟悉操作规程而导致失误,例如在处理高致病性微生物标本时未采取适当的防护级别,增加感染风险。
1.2实验室设施与设备
一些医学检验实验室在设计和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安全要求,功能分区不明确。例如,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划分不清,人流、物流交叉,容易造成不同区域之间的交叉污染。
1.3样本管理
在样本采集过程中,如果采样人员操作不规范,如消毒不彻底、采样器具污染等,可能导致样本被杂菌污染,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不正确的采样方法还可能使采样人员受到感染,如在采集血液样本时被针头刺伤。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包装不符合要求,遇到颠簸、碰撞等情况,容易造成样本泄漏。而且,一些需要低温保存的样本,若在运输过程中冷链中断,可能导致样本变质,影响检验结果。在样本储存方面,储存条件不当,如温度、湿度控制不佳,也会使样本中的病原体活性改变,甚至导致样本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2生物安全问题带来的危害
2.1对检验人员的危害
检验人员直接接触各类含有病原体的样本,一旦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如针刺伤、样本飞溅等,很容易感染相应的疾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结核等,这些疾病不仅会对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2对患者的危害
由于样本管理不善或检验操作失误,可能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错误的检验结果会误导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使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延误病情。此外,如果实验室感染发生传播,患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也有被感染的风险,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负担。
3医学检验中生物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3.1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检验人员参加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内容涵盖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病原体特性、实验室操作规程、个人防护技能、应急处理措施等方面。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提高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宣传教育、文化建设等方式,培养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强调遵守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将生物安全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严格遵守规定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3.2完善实验室设施与设备
合理规划实验室布局
按照生物安全要求,对新建或改建的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设计。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置明显的标识和通道,确保人流、物流单向流动,避免交叉污染。同时,根据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和生物安全防护级别,配备相应的功能用房,如更衣室、缓冲间、洗消间等。
优化通风与净化系统
安装先进的通风与净化设备,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能够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和生物气溶胶。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测,保证通风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选用高效的空气净化装置,并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更换滤网等维护工作,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
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的各类仪器设备进行登记造册,记录设备的型号、购置时间、使用状况等信息。定期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在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维修,并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3规范样本管理
严格样本采集操作
对样本采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和操作规范。在采样前,确保采样器具严格消毒,采样部位充分清洁。采样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样本被污染。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采样人员受到感染。
确保样本运输与储存安全
样本运输应使用专门的样本运输箱,并采取适当的缓冲和固定措施,防止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受损。对于需要冷链运输的样本,要配备可靠的制冷设备,确保运输过程中温度符合要求。在样本储存方面,根据样本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并定期对储存的样本进行检查,防止样本变质或污染。
规范样本处理与废弃流程
在样本处理过程中,尽量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避免产生生物气溶胶。对于使用过的样本和废弃物,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消毒处理。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方法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然后交由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进行集中处置。
结语
医学检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关系到检验人员、患者以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完善实验室设施与设备、规范样本管理以及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学检验工作中的生物安全风险,保障医学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可靠支持,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在未来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关注生物安全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持续改进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以适应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生物安全教育在医学检验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J].孙伟;苏建荣.继续医学教育,2019(01)
[2]医学检验科生物安全的风险及防控分析[J].赵爱荣.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4)
[3]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J].张忠亮.中国卫生产业,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