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

作者

梁远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省徐州市 221116

摘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中西间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的深入,油画中大量的积极的绘画理念开始传入我国,并且在我国开辟出了艺术的发展领域。经过了几百年的不断发展演变,国画与油画通过不断的借用与融合,既丰富了国画的内涵,又推动了油画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画元素;当代油画;融合;借鉴

一、中国画元素

(一)中国画元素的内涵

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中国画是极其关键的精神物质,中国画注重强调笔墨情趣以及意境的营造,它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文化精神观念

在文化精神的层面上,中国画非常重视表达艺术家的情感,这源于儒、释、道思想的指引。中国画是哲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提倡“精、气、神”、 “以形写神” 以及“天人合一”。

2.语言表现手法

中国画要求作品要做到形神俱备,能够运用神韵来传达作品的意境。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表现手法,一是线条,线条在国画元素中占有非常高的位置,无论是工笔的十八描,还是写意的随性、豪放,都企图在自然中传达出生命的韵律。二是色彩,在中国画中,经常运用水墨画中的色彩来表现各种事物的本质,通过运用“以无色代替有色”的方法,用宣纸和笔触来构造水墨画的基础。三是空间,绘画的过程中通过对空间的大胆运用,使画面简单易懂,通过景随步移的方式,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效果。

3.传统图式符号

国画传统的图式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 写意及工笔。其中,工笔比较细腻,要求层次性的色彩渲染,画风适宜写实。写意与工笔相比,更加洒脱、豪放,将情景描绘与墨色、墨法的转化相结合,呈现出随性洒脱的精神。

(二)中国画的五大元素

1.笔墨元素

笔墨是我国书画艺术创作中重要的文化元素。所谓“笔墨”,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在国画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材料以及工具,如宣纸、毛笔、水墨等;第二方面是指国画在造型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和方法;三是指艺术语言,也就是笔墨的形式、节奏;四是指笔墨所包含的精神。

2.造型元素

“形”是指中国画中用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独特艺术方法,与西方油画的中“型”相距甚远。在国画之中,形而上者指的是精神层次上的关系。它是一种来源于自然、升华于内心的意象。以满足心、眼以及手的需要做为其标准,它的精髓在于其处在似和不似之间。

3.色彩元素

中国画的色彩讲究的是意向的传达。它不注重物体表面的颜色,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这是传统文化结构所形成的特点,非常注重画面的中和美,没有丰富的颜色变化,色调相对平和。

4.构图元素

中国画非常讲究形式美,构图不受时空的约束,空白画面的运用非常独特。通常运用散点透视的观察构图方法,构图灵活多变,突破了空间以及时间的制约。国画创造的艺术空间主要类型有三种,分别是分层式、全景式以及分段式空间。

5.气韵元素

气韵生动既是谢赫六法中的重要元素,又与中国的艺术、武术、文学、医学中的“灵气”密不可分。五代时荆浩曾经提出了笔势有四种:筋、气、骨、肉。“灵”来自笔墨,笔墨来自于学习修养,笔墨来自个性,笔墨来自作者所能感受到的对自然的浪漫情怀。

二、油画对中国画元素的借鉴历程

(一)明清时期的被动借鉴阶段

传教士们为了改变人们的传统审美理念,最后实现传教这样一个终极目标,他们将传统油画理念引入中国,并大胆改革了西方传统油画,但在这一个发展阶段,西方的传教士没有完全的发挥国画的精髓,也没有完全的体悟出国画中的艺术意蕴,这种被动的借鉴方式使的中西方绘画的融合也产生了一定的畸形。

(二)民国到改革开放时期的主动借鉴阶段

中国由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在中华民国时期,掀起了一股积极学习西方现代艺术的热潮。涌现了大量著名的艺术家,他们在深入学习西方艺术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在油画中充分融入本民族的一些民族风格和特点,在这一发展阶段,油画对于中国画的借鉴相对比较成熟,中国油画开始具有了一定的民族特点。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自由融合借用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画家对油画的研究愈加深入,逐渐产生了一些自己的独特之处,更充分、更自然地借用了中国画中的元素,在自由融合中走向了繁荣。出现了大量的能将油画与国画元素很自然地融合起来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在保留油画原有的文化艺术特点的同时,又充分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国油画在世界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当代油画对中国画元素的实际融合与借用

(一)对中国画语言表现手法的融合与借用

许多的艺术家在创作油画作品时,往往都会对国画中的艺术形式语言进行借鉴。在国画之中,线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就是所谓的“线条艺术”。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同的艺术家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周春芽通过汲取抽象油画以及水墨写意的特点,使其作品形成了一种气韵流动的意蕴,营造了极强的视觉张力。艺术家苏天赐在风景油画的创作过程中,将揉、拧、染、扫、点、拖等中国画技法融为一体。

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主要使用的颜色是青绿和水墨,在色彩的运用上具有随意性。油画也开始向具有中国画魅力的中国油画转化。创作者把中国式油画中的创作平衡和突破口深入掌握后,就可以自由选择色彩。

构图是国画创作的重要基础,一些作品清晰地展现了艺术家对国画构图的借鉴,比如董希文的作品《开国大典》,在创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对整体构图、整体布局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并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对中国画传统图式符号的融合与借用

许多中国的油画家对后现代主义中的借用和拼贴的手法尤为青睐,在创作油画的过程中对传统的国画图式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利用,经过了千年的演变发展,国画积累了大量的图式符号,因此成为众多油画家梦想的参考资源。画家袁晓舫将现代物体与传统的绿色山水进行了融合,使作品中产生了传统与现代的强烈的冲突感。高惠君借鉴了传统山水画的图式,并且对它进行了拆分和重组,构建出了一种“不完美的传统”的特色,使自己的油画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对中国画意境的融合与借用

中国油画是从西方油画中汲取中国画元素而衍生出来的,因此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统一的价值观。在国画的创作之中,非常重视意境的营造,虚静就是营造意境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于虚静来说它的价值在于精神层面,更深的是超越心灵,不受干扰地感受物体的本质,把自然融入宁静的空间。通过对我国千年文化的深入探索和创造,可以在中国油画的表现力和审美中发掘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中国油画真正取代西方油画的审美和表现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油画是西方美学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其演变为我国油画的过程中,其西方文化属性得到了极好的保存,它的长期发展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新的时代,面对世界上文化的多元冲击的挑战,中国的艺术家必须在油画创作中融入中国画元素,突出中国的本土意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岩.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J].艺术教育,2017,(Z4).

[2]雒红强.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8,(02).

[3]唐卫强.当代油画创作艺术[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19.

[4]崔师瑜.浅析中国画色彩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4,(18).

作者简介:梁远(1999.11—),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3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