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路径研究
安芸
四川成都市郫都区嘉祥外国语学校 611730
前言
语文不仅承载着语言能力的训练,更肩负着跨学科思维、文化理解与创新实践等素养的培育使命。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奇妙的大自然”单元以其丰富的主题内涵,为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融合教学提供了天然纽带。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跨学科教学正是响应这一要求的重要实践方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是一种全面拓展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在融合多个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建立一个真实的情境,并进行实践性的探索,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语文核心发展提供全新途径。在“奇妙的大自然”单元中,教师以语文能力为核心,融合科学观察、美术创作等学科内容,创设真实情境任务。例如,通过“记录实验过程”强化语言表达,借助“绘制自然现象图表”培养信息整合能力,实现“从文本理解到实践应用”的素养提升。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路径研究
(一)依托语文教材,设置驱动性情境“任务单”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要精心设计驱动性情境任务单。以三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奥秘”单元来讲,教师结合本单元目标,创设出真实情境,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单(见表1)。学习单以语文能力为核心锚点,通过“问题链”驱动科学探究与艺术表达,实现学科融合。
表1“自然观察家”跨学科学习学习单设计思路

学生分组完成《花钟》关键句提取后,选择向日葵进行向光性实验。在实验记录中, 80% 以上的学生能规范使用“三步法”进行记录,在漫画创作环节,70% 以上的作品精准配文,如:向日葵的花盘像追光灯一样转向太阳。这样的设计既强化了语言运用能力,又融合了科学探究与艺术表达,实现了“做中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二)依托研学旅行,设置灵动性深度“任务项”
研学旅行是连接课堂与自然的桥梁。在“大自然的奥秘”单元教学的一个周末,教师设计了“生态观察家”主题研学任务,开展了郫都区清水河公园“自然侦探营”研学活动。研学任务采用三级进阶式学习单(见表 2),每级任务均包含“观察- 记录- 表达”的语文实践闭环,并嵌入跨学科工具包。
表2“自然侦探营”研学学习单设计

基础任务聚焦“五感观察法”的运用,要求学生记录三种叶片形态并以比喻句概括关键特征。提供的五感观察量表能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多个维度细致观察叶片。关键句句式库则为学生搭建了表达的支架,帮助他们规范且生动地将观察到的特征用比喻句呈现,最后形成自然标本卡和童谣,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升了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
(三)构建全程性评价体系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的跨学科教学进程中,全程性评价体系应紧密衔接研学旅行任务设计,贯穿始终,着重强化过程性反馈与多元主体参与,凸显语文与多学科融合的能力发展轨迹。本单元主要通过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方面来进行。该评价体系既关注语文描述、创意表达等学科能力,更聚焦科学探究、美术表达、数学应用等跨学科素养的融合发展。
结语
语文跨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情感表达等核心素养。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兴秋 . 浅谈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7):49-50.
[2] 刘伟伟 . 学科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与音乐的整合教学探究 [J]. 学苑教育,2021(14):61-62.
[3] 傅婷 . 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J]. 科学咨询,2021(7):264-265.
[4] 王玉洁 . 小学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9):93.
[5] 曾福建 . 促进“语文 +X”跨学科融合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实践策略初探 [J]. 华夏教师,2019(15):14.
[6] 夏娟,陈颖韬 . 小学语文与人工智能跨学科实践活动探索——以《锦囊妙计》一课为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