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探析
殷莞迪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摘要: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与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体现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调整上,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如何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价值取向更加复杂。他们拥有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热情;他们也面临着诸多诱惑和挑战,如网络信息的泛滥、西方思潮的冲击等,这些都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难度。因此,如何在新常态背景下,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新常态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阶段,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这项工作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更是应对当前社会发展复杂性、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1]。从宏观层面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给高职院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从微观层面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等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构建"德技并修"的育人体系,既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特别是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更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融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等多维度育人路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同时,要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创新教育载体和表现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针对性。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多元协同的育人机制,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等各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保障。这不仅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2]。
二、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点
(一)更新育人理念,从源头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这也引起了西方一些国家的不安与阻挠。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青年,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加大了思想文化渗透的力度,企图制造思想混乱,干扰我国的发展进程。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更新育人理念,从源头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认知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政治鉴别力和免疫力不强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上进行革新。在注重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针对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开放的特点,我们应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动态,将个人利益与国家梦想、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怀。我们还需提升高职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日常管理中的正确引导和良好品质的激励,使他们注重自身人品修养,科学定位个人发展目标,正确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技并修的时代新人[2]。
(二)创新育人机制,促进“三全协同育人”
基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育人规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需要从制度设计、组织保障、考核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化建设。在组织领导层面,必须建立以党委为核心、多部门协作的统筹机制,通过制定清晰的职责分工方案和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将育人职责具体化、量化,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其与教职工职业发展紧密挂钩,形成良性激励机制。在教育实践层面,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项目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尤其要注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微课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等培育目标融入专业知识传授过程。同时,要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通过组织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拓展育人载体和渠道。
(三)以问题导向,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基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育人规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需要从制度设计、组织保障、考核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化建设。在组织领导层面,必须建立以党委为核心、多部门协作的统筹机制,通过制定清晰的职责分工方案和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将育人职责具体化、量化,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其与教职工职业发展紧密挂钩,形成良性激励机制。在教育实践层面,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项目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尤其要注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微课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等培育目标融入专业知识传授过程。同时,要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通过组织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拓展育人载体和渠道。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模式、强化实践环节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子灿.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研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 23 (21): 137-139.
[2]袁野.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世纪桥, 2024, (17): 35-37.
[3]张守恩,袁媛.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 23 (17): 27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