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飞行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与现实需求
蔺于扬 陈磊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 河南郑州 450046
引言
低空飞行活动的日益频繁,不仅改变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也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在保障飞行安全、公众隐私与空域秩序的前提下,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成为各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低空经济出发,探讨低空飞行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与现实需求,分析当前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低空经济的兴起背景
1.1 低空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低空经济是指以各种有人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 其特点包括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还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
1.2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新型飞行器技术的不断成熟,低空飞行活动在物流、交通、监测、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航空制造、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对空域管理、飞行安全、隐私保护等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1.3 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发展,将其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如《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通用航空管理条例》等,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同时,全国各地积极布局低空产业,推动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低空飞行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2.1 保障飞行安全
飞行安全是航空活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之一,这是由航空活动本身的安全风险性决定的。低空飞行活动涉及的飞行器在一定空域高速飞行,仍然属于高度危险作业行为,容易产生碰撞、坠落、干扰等特殊风险,对使用人、乘客、货物、地上权利人等带来不同类型的安全威胁或者损害,因此相关监管至为必要。通过制定严格的飞行安全法规,包括飞行高度限制、飞行区域划分,以及飞行器的技术标准,可以有效降低飞行风险,保障公共安全。
2.2 保护公众隐私
低空飞行活动往往涉及高度个人化的信息收集,例如特定区域的飞行频率、时间以及参与者的身份识别等。如何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不得侵犯个人隐私,可以有效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2.3 维护空域秩序
低空空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物理空间,但法律层面对低空空域法律性质认识不清,导致低空实质开放程度不足,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缺乏充足空间。通过制定明确的空域管理法规,可以有效规范低空空域的使用。
2.4 促进低空经济发展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经济形态,现有制度并未充分回应低空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需求,诸多新问题需展开针对性研究。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为低空经济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例如,《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的出台,为低空空域使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三、低空飞行法律制度的现实需求
3.1 法律法规的滞后性
现有的法律法规往往滞后于产业的发展速度,难以适应新兴业态的需求;另一方面,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和重复,导致执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混乱。这种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给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法律问题。大部分现行法律法规主要聚焦于传统航空领域的规范,对低空经济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和需求,缺乏足够考量。
3.2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存在一些空白和模糊地带。健全法律法规,能够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然而,由于低空经济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不同法律法规之间往往存在交叉和重叠,这些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可能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冲突和矛盾。此外,一些法规条文表述不清,界线模糊,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3.3 法律法规的不协调
低空飞行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跨区域的低空空域,因此也会涉及区域协同发展的法律问题。而现有法律规范尚未明确不同类型飞行器的飞行线路和飞行高度区间,区域之间低空经济发展协商机制也未有效建立,导致难以达到空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如何构建跨区域的协商机制并规划区域型低空交通路线,这是低空飞行亟须解决的重大难题。
3.4 法律法规的不适应性
随着低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法律法规可能无法完全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例如,低空经济涉及的部门多、层级多,不同法律法规之间往往存在交叉和重叠,这些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可能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冲突和矛盾。此外,一些法规条文表述不清,界线模糊,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四、低空飞行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4.1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制定明确的飞行安全法规,包括飞行高度限制、飞行区域划分,以及飞行器的技术标准,可以有效降低飞行风险,保障公共安全。同时,应制定明确的空域管理法规,明确不同类型飞行器的飞行线路和飞行高度区间,确保飞行活动的有序进行。
4.2 优化空域管理
优化空域管理是提高低空空域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低空动态网格条款和空域共享平台,可以提高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飞行冲突,保障飞行安全。此外,应加强空域管理的技术手段,如实时监控、反控、反制技术等,提高空域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4.3 强化安全监管
强化安全监管是保障低空飞行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低空飞行安全技术创新,如反控、反制技术,以及低空空域流量管理、实时监控等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飞行安全水平。同时,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涵盖飞行安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并加大监管力度和技术监测手段,提升低空经济的管理效能。
4.4 推动法律制度的国际化
推动法律制度的国际化是应对国际竞争与合作需求的重要举措。随着全球低空经济的兴起,各国纷纷加强低空飞行法律制度的建设,推动国际标准的统一与协调。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中,需要通过立法创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律体系。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低空飞行法律制度,提升我国在国际低空经济领域的竞争力。
五、结论
低空飞行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与现实需求日益凸显。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低空飞行活动的日益频繁,对空域管理、飞行安全、隐私保护等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优化空域管理,强化安全监管,推动法律制度的国际化,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为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未来,随着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低空飞行法律制度的完善将更加重要,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雪影, 高国柱, 古利兰, 苏丹. 促进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法规体系研究 [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 2024(11).
[2] 张千帆 , 龙卫球 , 董杜骄 , 等 . 建立统一的中国航空法体系——理论初探与立法建议[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21(2):46—46.
[3] 邢爱芬 . 民用航空法教程 [M]. 北京 : 中国民航出版社 , 2007: 28.
[4] 张娜 , 王静 . 通用航空发展研究 [M]. 北京 :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