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联动共同体框架下实现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方法浅析
邹贵锋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东平路小学 236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区域联动共同体框架为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通过分析区域联动共同体在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中的优势,探讨了在此框架下实现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具体方法,包括搭建区域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开展联合培训与教研活动、建立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旨在为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联动共同体;数字化教学
一、引言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教师具备良好的数字化教学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区域联动共同体作为一种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促进协同发展的模式,为缩小这种差距、整体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深入研究在区域联动共同体框架下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区域联动共同体在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中的优势
(一)整合资源优势
区域联动共同体能够汇聚区域内各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优质的课件、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等。不同学校在资源建设方面各有特色,通过共同体的整合,可避免重复建设,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一些重点学校在学科竞赛辅导方面拥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而一些学校在艺术教育数字化资源上独具优势,通过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能让区域内所有教师受益。
(二)协同发展优势
共同体成员学校之间可以开展协同合作,共同面对数字化教学中的难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会遇到诸如技术应用难题、教学模式创新困惑等问题。通过共同体搭建的交流平台,教师们可以分享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比如,针对在线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互动这一问题,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交流各自的做法,互相学习借鉴,实现共同进步。
(三)专业引领优势
区域联动共同体中通常会有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等专业力量。这些专业人士能够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引领,帮助教师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他们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进行点评和指导,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应用方法,使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在专业引领下得到快速提升。
三、在区域联动共同体框架下实现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方法
(一)搭建区域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资源分类与整合
对区域内各学校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学科、年级、教学类型等进行分类。例如,将资源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资源,每个学科再细分不同年级的课程资源,同时将教学视频资源分为课堂实录、微课等类型。通过整合,形成一个系统、有序的资源库。利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资源索引,方便教师快速查找和使用所需资源。
2.资源共建与更新
鼓励区域内教师共同参与资源建设。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制作的优质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上传至平台。另一方面,共同体可以组织教师开展联合资源开发项目,如共同制作某一学科的系列微课。同时,建立资源更新机制,定期对资源库进行审核,删除过时或质量不高的资源,补充新的优质资源,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高质量。
3.资源应用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教师对资源平台的使用积极性,建立资源应用激励机制。例如,对频繁使用平台资源且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包括颁发荣誉证书、提供培训机会等。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教师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对资源使用活跃度高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资源应用氛围。
(二)开展联合培训与教研活动
1.联合培训体系构建
根据区域内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和需求,制定联合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涵盖信息技术基础、数字化教学工具应用、教学设计与信息化融合等方面。例如,开展关于多媒体课件制作、在线教学平台使用、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互动设计等培训课程。培训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通过直播课程、录播视频等提供理论学习资源,线下组织集中培训和实践操作指导。同时,邀请教育技术专家、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培训讲师,提高培训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2.联合教研活动组织
定期组织区域内教师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围绕数字化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例如,开展“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评价创新”等主题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教研活动可以采用公开课观摩、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此外,利用网络教研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教师们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和研讨。
3.师徒结对帮扶机制
在区域联动共同体中,建立师徒结对帮扶机制。选拔数字化教学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作为师傅,与数字化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师傅通过定期听课、指导教学设计、分享教学经验等方式,帮助徒弟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同时,为师傅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如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给予适当倾斜,鼓励师傅积极履行帮扶职责。
(三)建立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评价与激励机制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应涵盖教师对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应用能力、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融合能力、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例如,在数字化教学工具应用能力方面,考察教师是否熟练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和平台;在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融合能力方面,评估教师是否能够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以便准确评估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水平。
2.多元化评价方式运用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等。教师自评可以让教师对自己的数字化教学能力进行反思和总结;同行互评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学生评价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角度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专家评价则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例如,在学期末组织教师进行数字化教学能力自评和同行互评,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对教师数字化教学的评价,同时邀请教育专家对部分教师的教学进行现场观摩和评价。
3.激励机制实施
根据评价结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数字化教学能力突出、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可以包括奖金、教学设备等,精神奖励如荣誉称号、宣传表彰等。同时,将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评价结果与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绩效考核等挂钩,激励教师积极提升自己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例如,在职称评定中,对在数字化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加分;在岗位晋升中,优先考虑数字化教学能力强的教师。
四、结论
在区域联动共同体框架下,通过搭建区域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开展联合培训与教研活动、建立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还能为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Z]. 2018.
[2] 祝智庭等. 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机制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