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红色 + 生态”研学数字化整合与京津冀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张琼 王志强 李靖莹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700
一、河北“红色 + 生态”研学资源现状
旅游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河北作为革命老区,拥有西柏坡、冉庄地道战遗址等 300 余处红色景区,其中西柏坡作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具有极高历史教育价值;冉庄地道战遗址生动展现了抗战时期人民的智慧与勇气。生态资源方面,坝上草原、白洋淀湿地、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等涵盖多元生态系统,为研学提供优质素材。 然而,资源整合存在明显短板:红色与生态资源分属不同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机制;资源分布分散,线路设计不合理;数字化程度低,无统一信息平台,导致学生与家长难以获取全面信息,制约了研学活动的效率与效果。
二、数字化整合的必要性
1.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数字化平台集中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与动态管理,方便查询景点介绍、课程安排等内容,解决资源分散与信息不对称问题。
2. 创新研学形式内容:借助 VR/AR 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如还原红色历史场景;通过在线课程、直播讲座突破时空限制,结合大数据实现个性化研学路线推荐。
3. 契合教育改革趋势:推动研学活动智能化发展,为教育部门提供数据化管理与评估工具,顺应教育信息化改革方向。
三、数字化整合路径
数字化时代为大学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新机遇。高校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案例的挖掘与创新、构建数字化红色文化教育平台、拓展宣传实践阵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强化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工作。
1. 搭建统一数字化平台
构建集资源数据库、信息展示、在线预订、互动交流于一体的平台。数据库涵盖红色景点、生态景区等分类信息;通过图文、音视频多维展示资源特色;实现线路、住宿在线预订;搭建多方互动交流渠道。
2. 开发数字化研学产品
Paquet 等认为虚拟旅游可以使游客到达一般无法亲身前去的特殊景区 ;Arnold 和 Toubekis 等多国学者都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对虚拟旅游进行了研究。利用VR/AR 技术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还原历史场景与生态环境;设计在线课程体系,涵盖红色文化、生态知识等内容,实时推送个性化研学信息。
3. 建立管理评估体
通过平台实时收集研学数据,评估参与人数、学习效果等指标,动态优化活动方案;加强对研学机构的数字化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学生权益。
四、京津冀高校协同创新在河北“红色 + 生态”研学中的作用
(一)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京津冀地区高校在教育资源、科研能力及人才储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为河北“红色 + 生态”研学提供坚实支撑。高校可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开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资源整合、课程开发及产品设计等提供专业指导。同时,还可培养具备红色文化理解力、生态意识与组织能力的专业人才,助力研学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活动质量。
(二)推动研学课程的开发和创新
各类高校可依托学科特长,协作研发“红色 + 生态”主题课程。综合性高校负责课程体系建设,师范院校注重教学方法创新,理工类院校则可参与课程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开发。通过跨校协同,形成一批具有理论深度、实践价值与创新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多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促进研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高校应加强与研学基地、景区及相关企业的联动,推动科研资源、实践平台与教学内容的共建共享。不仅可将高校研究成果和设施向研学平台开放,也可借助研学基地为师生提供实地教学与研究机会,构建多方共赢、资源互补的合作格局。
五、京津冀高校协同创新的模式
(一)校地合作模式
京津冀高校与河北地方政府、研学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红色+ 生态”研学的发展。高校为地方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参与研学资源的规划、开发和管理;地方为高校提供实践场所和资源保障,支持高校开展教学
科研活动。
(二)校企合作模式
京津冀高校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发挥企业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推动“红色 + 生态”研学的产业化发展。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研发资金和技术支持,参与研学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校校合作模式
京津冀高校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建立校际合作联盟,开展联合教学、科研攻关、学术交流等活动。例如,共同举办“红色 + 生态”研学研讨会,共享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联合培养研学专业人才等。校校合作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整合高校的优势资源,提高协同创新的效率和水平。
六、案例分析
西柏坡数字化整合:当地政府联合高校与企业搭建研学平台,整合红色资源与周边生态景点,开发VR 虚拟体验项目,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与研学吸引力。
白洋淀高校协同:京津冀高校联合制定研学方案,开发湿地考察、红色故事讲解等课程,共建生态数据库,推动了生态保护与研学教育的融合。
七、结论与展望
河北“红色 + 生态”研学资源丰富但整合不足,数字化整合与高校协同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通过搭建数字平台、开发创新产品、完善管理体系,结合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模式,可有效提升研学质量。
未来,需进一步完善协同机制,加强政策支持与投入保障,推动研学产品个性化、服务智能化,使河北“红色 + 生态”研学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生态意识、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戴斌 , 马晓芬 . 大力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J].湖南社会科学 , 2021,4: 77-8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20/ content_5669468.htm, 2023-06-16.
[3] 杨勇 , 程玉 . 改革开放 40 年旅游业发展的中国道路及其世界意义 [J]. 旅游学刊 , 2019, 34(1): 3-5.
[4] 李颖 . 虚拟现实 (VR) 与外语教学模态再建研究 [J]. 外语电化教学,2020,(1):24-30+4.
[5] 李锦涛,刘国香 .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 [J]. 计算机工程,1994,(S1):431-435.
[6] 舒琳 , 易利花 . 数字化赋能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创新发展的价 值意蕴 , 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 [J].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2025, 13: 750.
课题名称:河北“红色+生态”数字化整合与京津冀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课题编号:HB25-YB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