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实境·实情·实憬:新课标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议题式” 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作者

谢巧媚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新前中学 318020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情境为载体、活动为路径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情境创设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问题导向性、情境真实性和活动多样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和培养综合素养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因此,深入研究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对于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心筛选议题,深度贴近学生生活实境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议题的选择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促进知识内化与情感升华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议题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应秉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归于生活”的原则,精心筛选那些既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又能与课程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的议题。这样的议题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成效。

以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一课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创造性地选择“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我的行动,社会的温度”作为核心议题。这一议题不仅紧扣课程主题,强调了个人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的贡献,还巧妙地融入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一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或身边案例出发,探讨志愿服务的多重意义,比如它如何帮助他人、促进社会和谐、增强个人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提升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深入剖析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与价值,思考并设计自己能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

二、创设真实情境,增强体验感

情境在议题式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是连接学生内心世界与课程内容的重要桥梁。通过精心设计的真实、生动情境,教师能够为学生搭建起一座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议题的理论内涵,更能亲身体验到其中的情感与价值。在《青春的证明》这一课中,情境的创设尤为关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青春意义、挑战与成长的深刻理解。

(一)实物展示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物件,如旧校服、日记本、毕业照、篮球等,让学生亲手触摸、仔细观察,并分享这些物件背后的故事和感受。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时光,进而对青春的证明有了更加具体的理解和感悟。

(二)角色扮演

在《青春的证明》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青春相关的情境剧本,如“面对挑战时的坚持与放弃”、“友情与爱情的抉择”、“梦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碰撞”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角色进行扮演,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对话,深入体验青春期的各种情感和挑战。

三、设计多元化活动,深化合作探究

在议题式教学中,活动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激发学生潜能、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在《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单元中能够深刻理解和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与思维碰撞,帮助他们逐步成为自己情绪情感的主人。

(一)组织小组讨论活动

围绕“情绪识别的艺术”、“情绪表达的边界”等子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经历或观察到的现象,分享对情绪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自由交流、相互启发,逐渐形成对情绪情感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同时,教师也应适时引导,确保讨论方向正确,避免偏离主题。

(二)开展辩论赛

教师可以选取“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利弊比较”、“情绪管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等辩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搜集资料、整理观点、清晰表达,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更加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三)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绪管理案例,如“如何应对考试焦虑”、“如何处理人际冲突中的情绪波动”等,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学习到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和技巧,同时也能加深对情绪情感复杂性的理解。

四、实施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发展

(一)过程性评价

它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努力程度等。在《法律在我们身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发言次数、质量、合作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等,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从而促进学生持续改进和成长。

(二)结果性评价

它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项目报告等。在《法律在我们身边》的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任务,如撰写法律案例分析报告、模拟法庭辩论、制定校园法律宣传计划等,以检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对这些成果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法律思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选议题、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多样活动和实施多元评价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未来,作为教师,应继续深入探索议题式教学的实践应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向颖.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内涵、困境及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2,(4).

[2]李梅.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2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