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双减” 背景下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金小云

兴化市戴泽初级中学 

摘要:“双减” 政策为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带来新契机。本研究深入剖析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探讨在 “双减” 背景下如何优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旨在为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双减” 政策;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一、引言

“双减” 政策致力于减轻学生负担,推动教育回归本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关键一环,对培养学生审美、创新思维及个性意义重大。但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受多种因素制约,长期发展滞后。“双减” 政策的推行,为改善这一状况带来了希望,如何借此东风提升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质量成为关键问题。

二、“双减” 政策对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2.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 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投入美术学习。在美术课程中,无论是绘画时对景物的观察与表达,还是手工制作中对材料的创意运用,都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这些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和未来生活中更好地发展,实现全面成长。

2.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学生因学业繁重忽视美术等课程。“双减” 后,学生课余时间增多,能更深入探索美术领域。教师可根据学生兴趣,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如户外写生、民间艺术传承活动等,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3 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双减” 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政府和学校加大对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补充专业师资,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利用农村本土资源教学,能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缩小城乡美术教育差距。

三、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3.1 教学资源匮乏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资源短缺,教学设备简陋,缺乏专业教室和充足教学用品。教材与农村生活联系不紧密,课外美术读物和参观机会少,学生视野受限。

3.2 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初中专业美术教师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教学方法单一。而且农村条件艰苦,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3.3 教学方法传统

农村初中美术课堂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式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教学评价也较单一,主要依据作业成绩,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考量。

四、“双减” 背景下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4.1 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农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教师可将田园风光、民俗活动等融入教学。比如组织学生描绘农村景色,利用秸秆、树枝等材料创作。以 “农村的四季” 为主题开展绘画活动,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创作灵感。

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农村的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是独特的教学资源。教师可邀请民间艺人指导,让学生学习剪纸、刺绣等技艺,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4.2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教师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VR 和 AR 技术,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学习体验。讲解山水画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作品和创作过程,结合 VR 技术让学生 “走进” 画中,提升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美术创作任务。比如在手工制作课程中,小组分工完成大型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3 整合教学资源

挖掘校内资源:学校可利用闲置场地建立美术工作室,鼓励师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教具。组织校内美术展览、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利用校外资源: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农村自然景点、古村落写生,参观民俗博物馆、艺术工作室。与当地文化机构合作,邀请艺术家到校指导,拓宽学生视野。

4.4 提升教师素养

加强专业培训:学校和教育部门应为农村初中美术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包括美术理论、技巧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了解行业动态。

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研究,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围绕 “双减” 背景下的教学创新课题进行实验,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提升教学质量。

五、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5.1 案例背景

某农村初中在 “双减” 政策实施后推进美术教学改革,教师根据本校实际开展教学实践。

5.2 教学实践过程

优化教学内容:以 “家乡的传统建筑” 为主题开展课程。教师先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课堂上引导学生分享观察心得,讲解建筑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作品。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分组,创设 “学生是建筑师” 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整合教学资源:利用校内美术工作室提供创作场地和工具,邀请建筑工匠讲解建造工艺,组织学生参观传统建筑。

5.3 教学实践效果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显著提高,创作技能提升,深入了解了家乡文化。学生作品创意丰富,在学校展览中获得好评,小组合作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结论

“双减” 政策为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带来机遇。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和提升教师素养等措施,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发展仍面临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未来可进一步探索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及利用互联网拓展教育资源和空间。

(本文系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学会研究课题立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课题立项编号:           TZ2022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