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读·讲·编: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路径研究

作者

蒋淑艺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道中心小学 318020

摘要:伴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实施,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改革的核心,目的在于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核心素养的提出与运用,不仅能为现下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思路,还能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朝夕之间的事,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学习。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需要加强读写结合方面的训练,有效的结合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通过购不断的训练,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既能充分满足当下学生的发展需求,也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引言

针对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其根本,写作能有效的体现学生的阅读效果,两者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能促进学生对阅读活动积极参与呢?需要教师有效的结合阅读与写作两个部分,充分掌握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重视基础性的教学,在写作中要重视其综合性,从而使两者能有得到有效的融合,如此才能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别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掌握写作的技巧,才能使自己创作的文章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最终实现写作水平的有效提高。

一、鼓励抒发情感,调动创作欲望

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鼓励学生抒发情感,是调动学生创作欲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之一。人是情感丰富的动物,文学创作是情感的表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文本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深度发掘。用体验感强的语言、声画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设置文本情境,引发学生联想,引导学生的阅读情绪。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朱德的扁担》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扁担背后的故事,从故事中探究革命时期同志之间的深厚感情,和朱德同志一视同仁、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希望用文本的情感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会更细致深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解读,逐句赏析。学生朗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教师讲解:“朱德同志穿着和普通士兵一样的用草编织的鞋,说明当时革命条件有限,革命大军还做不到人人穿布鞋,穿草鞋是常态。朱德同志戴着斗笠,什么情况下会戴斗笠?下雨、下雪或骄阳似火的时候,说明挑粮不仅山路难走,还有恶劣的天气伴随,增加了劳累程度。”在教师的生动描述下,学生仿佛看到朱德同志挑粮的情景,从朱德身上找到生活中父辈劳作的影子,对朱德同志朴实亲切的性格产生深层次体会。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分析朱德同志的性格,描写一位生活中和朱德同志品格相近的人。在丰富情感的带动下,学生的创作欲望高涨,教师通过课堂铺垫渲染了情感氛围,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又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抒发内心情感,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丰富阅读储备,积累写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丰富阅读储备,扩大阅读量,有助于为写作积累素材,为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文学创作是一座精妙的建筑,写作技巧是建筑的修饰,行文结构是建筑的骨架,那么丰富的阅读储备就是建筑的砖瓦。学生在大量优秀范文的熏陶下,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文学鉴赏力,文学审美逐渐趋于高级。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狐假虎威》的教学中,由于本课是经典成语故事,所以教师可以从一个成语故事出发,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成语故事,并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明确成语在写作中的用法,帮助学生积累优秀的写作素材。教师设定预习内容:“找一个喜欢的成语故事在课堂上分享,并用一句话概括故事背后的道理。”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在课堂上相互分享《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黔驴技穷》等中国经典成语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这些成语造句,方便学生领会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学生在造句过程中,围绕命题发散思维,从丰富的阅读储备中找到灵感,使句子顺畅灵活,让学生在其中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的文笔更灵动,作品内涵更丰富。

三、引导学生仿写,丰富语言表达

让小学生学习各种类型的写作形式,能促使他们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出示合适的示范文本,给学生的仿写实践提供基础性素材,帮助学生丰富文字语言积累。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陶罐与铁罐”这一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做到能正确读写傲慢、懊恼、骄傲、谦虚、神气、兴奋、惊讶、朴素、朴素等词语,能理解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体悟陶罐和铁罐的性格和情绪。这样他们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角色扮演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对话练习进行逐一点评,并让表现突出的同学再次还原陶罐和铁罐对话时的神态,以强化对表达人物性格和情绪的词汇的解读,如让学生通过做面部表情表达傲慢,神气等等,这样能再次活跃课堂氛围。接下来,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丰富的课外文本,让学生大声朗读,并让他们自主挑出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部分,将其腾写在摘抄本上,从而加强文字语言积累。此外,为了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入丰富的课外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也可以提前选择好课外文本,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以促使他们的文字积累。

四、开展读后感写作,感悟阅读思想感情

在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看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要看他们对文章的领悟,要掌握作者的情感,以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因此,在完成了阅读课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并根据所学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文章中的一些技巧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白鹭》一文,作者用一只白色的鹭鸟,把一种平凡而又特殊的魅力传达给我们。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作文,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展开写,让学生通过文字叙述的方式,说出自己的理解,表达出自己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感悟到文章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和思想,通过这些,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知识,并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读写深度融合,可有效锻炼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助力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其语文学科素养,推动其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必须结合新时期的教育目标,灵活运用读写结合教育策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引导小学生时时观察生活细节、积累素材与记录、分析和整理所闻、所思、所感,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素养、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实现语文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启荣,麦美英.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22(8):3.

[2] 李鸿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路径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 20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