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工作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宋丹
赤壁市审计局 湖北赤壁市
1、引言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 industry,在过去五年间于全球范围内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并且相关数据表明,2022 年全球建筑业总产值突破 12 万亿美元,在全球 GDP 中的占比超 13%,不过在这个庞大的行业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长期以来面临不少挑战,而且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多,工程项目规模与复杂性不断提高,但造价超支、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的问题依旧普遍,这不但影响单个项目经济效益,也威胁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此情况下,研究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现状与优化策略非常重要,深入剖析现有问题能给行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并且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2、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分析
2.1 造价控制体系不完善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 industry,其近五年总产值持续增长且年均增长率在 6% 以上,但行业发展规模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不相匹配,因为这一造价控制体系常局限在项目实施阶段而缺乏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就像项目前期决策阶段造价估算准确度低,致使后续设计和施工阶段频频出现预算超支情况,并且行业内大体上缺少统一的造价标准和规范,各地区、各单位的造价管理体系差别很大,难以产生有效的协同效应,这一体系性毛病不但让工程成本更难掌控、造成资源浪费和项目效益下滑,而且在大型工程项目里,由于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造价控制体系不完善会使协调难度进一步加大、成本管理变得更复杂,所以完善造价控制体系是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关键。
2.2 造价信息管理滞后
建筑行业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管理落后的问题却依然严重。近五年数据表明,虽然部分大型企业引进了 BIM 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工具,但整个行业信息化普及率仅达 30% 上下且中小型企业更弱于这水平。造价信息管理落后主要体现在数据采集、处理、共享环节效率低,很多企业在造价数据收集时就靠手工录入,费时费力还不乏因人为因素致使数据失真的情况,并且造价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各部门间存在数据壁垒,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信息孤岛现象直接影响造价控制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复杂的工程变更面前更是如此,信息传递一延迟成本就可能失控,所以推进造价信息管理现代化、数字化建设是当下急需解决的事。
2.3 专业人才缺乏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专业性要求很高,可现今行业里专业人才储备明显不够,这成了制约造价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瓶颈。相关统计表明,过去五年建筑业对造价工程师的需求量每年以 10% 的速度增加,但实际持证人员数量增长率仅约5%,供需矛盾愈发突显,并且当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高低不一,有些人员没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培训,难以胜任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像BIM 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造价分析时,好多从业者明显技能不足,这种人才短缺状况既限制作价控制工作精细发展,又影响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节奏。另外,高校教育和市场需求脱节让人才供给不足的情况更严重了,所以加强造价管理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是推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优化的重要任务。
2.4 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里,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是个长期存在的大问题,这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影响严重,并且这几年虽然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可好多企业和项目团队依旧习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抛脑后了,在项目实施的时候,有些管理者太看重工期进度,不太在意成本核算和动态监控,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而且一些施工单位想捞短期好处,常常低价竞标拿到项目,之后在施工时就偷工减料或者老是变更设计来补成本上的窟窿,结果呢,工程质量下降了且成本也失控了,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事在中小型项目里特常见,这体现出整个行业成本管理意识缺失的现象很普遍,所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得从思想观念抓起,加强全过程成本管理的理念,让成本控制在项目各个环节都发挥作用,这样才能让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值。
3、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优化策略
3.1 健全造价控制体系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筑行业,近年来其产值占 GDP 比重一直达 25%以上,但成本超支、资源浪费问题依旧严重,所以关键在于健全造价控制体系,而建立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机制能有效防止传统模式下各阶段脱节的情况,比如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制度以确定造价目标,施工阶段加强动态监控使预算执行不跑偏,并且依照行业最新政策要求,完善造价标准与规范,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这种体系化改进不但可提升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而且能给行业可持续发展打牢根基。
3.2 加强造价信息化建设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方式被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深深改变着,近五年间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BIM 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工具普及开来,这使造价管理的精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不过现在仍有部分企业由于技术投入不够或者管理水平差而没法很好地利用这些优势[2]。要加强造价信息化建设,得先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以达成项目信息实时共享与协同管理,并且要推广智能化造价软件,使其能自动出具预算报告、对潜在风险发出预警,同时信息安全也不可忽视,得防范敏感数据外泄,有了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人为误差能大幅减少,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会提高,进而推动整个行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3.3 培养专业人才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优化以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核心驱动力,统计显示我国建筑业每年新增超 500 万个就业岗位但高水平造价管理人才却极度匮乏,要培养专业人才就得多方施策,高校与职业院校要调整课程设置且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以便让学生学会最新造价技术和管理方法,企业也要看重内部培训并经常组织员工学习政策法规与技术更新内容,行业协会能起桥梁作用即举办技能竞赛和经验交流活动来推动人才成长,有既懂技术又熟悉管理的专业队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造价控制水平从而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3.4 提升成本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造价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当下有些企业和项目管理者没把造价控制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常常只盯着短期利益却忽略了长期效益,所以得从思想方面切入,让所有人参与进来树立成本管理理念,并且开展专题培训和案例分析以便让相关人员晓得造价控制对项目成敗有多重要,还要把成本管理责任分配到各个岗位并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来调动积极性,更要加强合同管理和风险防控意识以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在关键处,若成本管理意识被大家普遍接受不但能很好地控制超支情况,而且能给工程项目整体效益带来可靠保障。
4、结论
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重要一环且其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这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2022 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超 31 万亿元,不过在此期间工程造价超支、资源浪费等问题依旧突显并成为限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深入分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现状后发现,当前存在造价控制意识差、管理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专业人才少等主要问题,这些都会导致成本失控并且影响项目整体效益。研究显示,优化造价控制策略不只是技术改进,更得提升管理理念与行业实践,若强化全过程造价控制理念并在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各阶段实行精细化管理就能有效防止成本失控,此外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如 BIM 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大大提高造价控制精度与效率进而给行业增添新活力[3]。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短板,本研究提出的优化策略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较强,如完善招投标管理机制以保证工程造价合理、加强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来削减合同纠纷引发的成本增加、重视造价管理人才培养以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等,这些举措协同发力能构建更科学高效的造价控制体系,促使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并且中国建筑业协会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建筑行业对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需求预计每年增长 15% ,造价控制技术应用有广阔空间,所以本研究意义在于给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新思路,也能给行业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因为建筑行业通过系统科学的造价控制不但能提升经济效益,还可更好地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杜文振;.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优化策略[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07):141-143.
[2]孟辉 ; 刘鹏 ;. 住宅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与控制策略 [J].居舍 ,2024(22):169-172.
[3]牟际宏 ;.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造价优化与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J]. 珠江水运 ,2024(22):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