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水利项目施工中引水隧洞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

秦文周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1 水利项目中的引水隧洞施工优势

首先,引水隧洞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水源分布的特点进行优化。例如,在隧洞的走向和坡度设计中,通过科学计算可以确保水流在隧洞内的流速适中,从而减少水流的湍动和摩擦损失。这种优化设计不仅能够提升水资源的传输效率,还能够降低后期供水系统的能耗,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其次,引水隧洞的施工技术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先进的开凿技术,如盾构法或顶管法,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合理的排水施工和锚杆加固技术能够保障隧洞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因渗漏或坍塌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最后,引水隧洞的建设还有助于改善区域水资源配置。当水源地与用水区域之间存在较大距离时,引水隧洞的作用尤为突出。通过隧洞的建设,可以将水资源从富水区有效输送到缺水区,缓解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状况。这种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引水隧洞施工技术要点

2.1 开凿技术

开凿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进行合理评估。常见的开凿技术包括传统的爆破法、机械开挖法、盾构法和顶管法等。每种技术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优缺点。例如,爆破法适用于岩石较为坚硬的地区,但其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震动和飞石,影响周边环境及人员安全;而盾构法则适合于软土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能够有效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且施工过程相对封闭,安全性较高。在进行开凿时,必须注重施工顺序的合理安排与管理。通常情况下,开凿作业分为前期的测量放样、开挖、支护和后期的衬砌等阶段。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监测隧洞周围的地质变化,确保施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采用先进的开凿设备,如全液压盾构机,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降低人力需求,提高施工效率。

2.2 排水施工

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基于详细的地质勘察和水文分析。在项目初期,施工单位需对隧洞周围的地下水位、流速及水质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这些数据,工程师可以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包括临时和永久排水设施,以满足施工和后续运营的需求。例如,在隧洞开挖过程中,可以设立临时排水沟和抽水设备,以确保施工区域的干燥。此外,针对潜在的涌水点,预先设置监测装置,以便及时掌握水流动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际施工中,排水措施的实施需要与开凿作业密切配合。为保证隧道内环境的干燥,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情况制定详尽的排水计划。例如,采用多级抽水系统,可以在不同阶段灵活调整抽水强度,以适应地下水位的变化。此举不仅能有效排除多余的水流,还能降低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确保作业环境的稳定。此外,排水施工还需重视环保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水利工程在排水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排水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水质处理措施,避免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损害水生态系统。同时,合理规划排水路线,避免因排水设施的设置而导致土壤侵蚀或水土流失。

2.3 锚杆加固

锚杆的设计和施工应基于详尽的地质勘探结果和隧洞的具体使用条件。在进行锚杆设计时,需考虑到隧洞周围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地下水位以及可能的地震影响等因素。通过合理计算锚杆的数量、长度、直径及锚固深度,可以有效提升隧洞的抗变形能力和抗滑移能力,从而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在锚杆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工艺流程。锚杆的安装一般分为钻孔、注浆和锚固三个步骤。在钻孔阶段,施工人员应使用高精度的钻机,确保钻孔位置的准确性和孔径的一致性。在注浆过程中,需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流动性和粘结强度,以便形成稳固的锚固体。最后,在锚固阶段,通过施加预应力,进一步增强锚杆与周围岩土体的结合力,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锚杆加固的后期维护与监测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施工完成后,应定期对锚杆的状态进行检查,包括锚杆的锚固力、受力情况及周围土体的变形监测。通过设立专门的监测系统,实时掌握隧洞内部的应力变化和变形趋势,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保隧洞的长期稳定性。

2.4 混凝土喷射

混凝土喷射技术在引水隧洞施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为隧洞提供必要的结构支撑,还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隧洞的初期支护和衬砌施工,具有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和成型快等优点。混凝土喷射可以迅速形成一层坚固的保护层,有效防止隧洞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塌方或变形。这一过程通常采用干喷法或湿喷法,其中湿喷法因其较低的粉尘污染和良好的粘结性能而更为常用。在湿喷法中,混凝土与水的混合比例以及喷射压力的控制尤为重要,合理的配比能够确保喷射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从而提升隧洞的整体稳定性。混凝土喷射技术的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施工条件。在面对复杂的地质情况时,喷射混凝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求,快速调整喷射的厚度和范围,以提供更为精准的支护效果。此外,喷射混凝土的快速固化特性,使得施工单位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支护工作,从而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2.5 衬砌结构

衬砌结构是引水隧洞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隧洞提供必要的结构支持,确保其在承受内外压力、抗渗漏以及抵御地质变动等方面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衬砌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也逐渐向着更高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方向发展。在衬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设计标准。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流程,包括混凝土的配比、浇筑工艺和养护措施等,以保证衬砌的强度和耐久性。尤其是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养护措施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或剥落现象,延长衬砌的使用寿命。施工完成后,应定期对衬砌的状态进行检查,关注其表面是否存在裂缝、脱落或渗漏等问题。

3 结语

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显得愈加紧迫。在此背景下,优化引水隧洞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工程效率,降低施工风险,更能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有力支持。因此,相关单位应不断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程需求和环境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永昌, 刘丰泽, 艾大伟. 水利工程中引水隧洞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现代工程科技 ,2024,3(20):13-16.

[2] 段 顺 义 . 水 利 工 程 中 引 水 隧 洞 施 工 技 术 [J]. 价 值 工程 ,2024,43(29):92-94.

[3] 王丰 . 水利工程施工中引水隧洞施工技术研究 [J]. 黑龙江科学 ,2024,15(18):107-108+112.

[4] 蔺 文 峰 . 水 利 工 程 中 引 水 隧 洞 施 工 技 术 分 析 [J]. 水 上 安全 ,2024,(16):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