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关注数学阅读指导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作者

黄淑琼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沙堤中心小学 福建莆田 351144

摘要:本文基于对六年级学情检测结果的深入分析,探讨了数学阅读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对检测中暴露的学生在数学阅读和问题解决方面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加强数学阅读指导的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进而增强其问题解决能力,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数学阅读指导;问题解决能力;六年级学情检测

小学数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阅读是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理解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期末的六年级学情检测中,我们深入分析后发现存在的问题与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关注数学阅读指导,对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厘清存在的问题

1.无法准确理解数学语言

在检测中,许多学生对数学题目中的专业术语、符号和图表等理解不准确。例如,在一道关于圆柱表面积计算的题目中,题目给出了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要求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部分学生将“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混淆,导致计算错误。这反映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不够精准,无法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2.无法完整提取数学信息

一些题目包含较多的信息,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全面、准确地提取有用信息。如在一道行程问题中,给出了甲、乙两车的速度、出发时间和行驶方向等多个条件,部分学生在解题时遗漏了关键条件,如出发时间的先后顺序,从而无法正确解答问题。这表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

3.无法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当遇到一些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感到困难重重。例如,在解决“用一定长度的铁丝围成不同形状的图形,比较哪种图形的面积最大”这一问题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这说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数学阅读指导的缺失使得他们难以从阅读中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明确数学阅读与问题解决的关系

1.数学阅读是问题解决的基础

数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条件和要求,为问题解决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只有通过认真阅读,学生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奠定基础。

2.数学阅读能力有助于构建数学思维

在阅读数学材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阅读数学证明过程时,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这种思维训练对于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3.数学阅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和解题方法,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累解题经验。当遇到新的问题时,他们能够从已有的阅读经验中寻找相似的问题情境,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加强数学阅读的指导

1.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阅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引入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有趣的数学读物,如《数学童话》《奇妙的数学王国》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他们对数学阅读的热爱。

2.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

①精读法

对于数学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定理和公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仔细阅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定义,思考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通过深入分析,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

②泛读法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数学资料,如数学科普文章、数学试题等。对于这些内容,可以采用泛读法,让学生快速浏览,了解大致内容,提取关键信息。例如,在做数学试卷时,学生可以先快速浏览一遍题目,对试卷的整体难度和题型分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答题。

③批注阅读法

批注阅读法是一种有效的数学阅读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数学材料时,对重要的知识点、解题思路和自己的疑问进行批注。例如,在阅读一道数学例题时,学生可以在旁边写下解题的关键步骤和自己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加强数学阅读训练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数学阅读训练,设计多样化的阅读练习。可以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数学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练习。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商品打折、利率计算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题目,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解答。同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阅读练习进行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4.将数学阅读与问题解决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学阅读与问题解决紧密结合起来。当遇到问题时,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寻找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解决“工程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题目,找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等关键信息,然后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或算式进行求解。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数学阅读来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数学阅读指导,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加强阅读训练以及引导学生将阅读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等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数学阅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曹一鸣. 数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张奠宙,宋乃庆. 数学教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