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优化项目设计提升高中信息技术基于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实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徐蕴

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 321200

摘要:本文结合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分析当前PBL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通过明确项目目标、丰富项目内容、强化团队协作和引入多元评价等具体措施,旨在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表明,优化后的项目设计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学习;高中信息技术;实效性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基于项目的学习(PBL)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PBL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设计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因此,本文旨在通过优化项目设计,提升高中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领域,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虽已广泛应用,但仍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项目目标不明确:有的教师未能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与学生学情,设计项目目标时模糊不清。比如在数据库相关项目中,未清晰界定学生应掌握的数据库操作技能层次,导致学生不清楚最终要达成何种成果,在项目实施中频繁试错、方向摇摆,极大降低学习效率,难以实现预期学习成效。[1]

2.项目内容单一:当下不少项目设计局限于常规知识点的简单应用,形式与难度多年不变。以网页设计项目为例,总是围绕固定模板与有限元素展开,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更新与深度拓展。这种简单重复的项目内容,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难以激发其探索热情与创新思维,使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倦怠。

3.团队协作不足:在项目执行阶段,学生团队协作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分组策略,部分小组人员搭配不合理,成员间优势无法互补;另一方面,学生普遍缺乏团队协作训练,沟通方式不当、分工不明确现象频发。在程序开发项目中,常出现成员各自为政、信息不共享的情况,导致代码冲突、功能重复开发等问题,严重阻碍项目推进,降低项目整体质量 。

二、优化项目设计提升PBL教学模式实效性的策略

(一)明确项目目标,增强导向性

团队协作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社会立足的关键素养之一,而合理分组能为培养这一能力创造良好开端。教师需全面考量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每个小组实力均衡且成员优势互补。[2]

以“常用表格数据的处理”项目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在这个项目中,各小组要对学校运动会的各项成绩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擅长数据录入的学生负责将繁杂的原始成绩准确无误地录入表格;熟悉 Excel 函数的学生承担起计算运动员总分、排名以及各班级团体总分等关键任务;具备较强数据分析能力的学生则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如分析不同项目成绩的分布规律;而那些拥有良好审美和表达能力的学生负责将分析结果以美观、直观的图表和报告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这样合理的分组与分工,学生们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

(二)丰富项目内容,提升挑战性

项目实施进程中,鼓励学生交流分享是促进共同进步的重要举措。学生来自不同背景,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各有差异,交流分享能让他们接触到多元观点和方法,拓宽思路。交流分享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其沟通表达能力。以“算法的控制结构”项目学习来说,学生们要运用不同控制结构编写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在交流分享环节,有的小组在设计图书管理系统算法时,采用顺序结构实现基本借阅流程,但在处理逾期罚款计算时遇到困难。通过交流,另一小组分享了运用选择结构根据借阅时间判断是否逾期并计算罚款的思路。还有小组展示了利用循环结构实现批量处理多本图书借阅记录的高效算法。学生们在这样的交流分享中,相互学习彼此的算法设计技巧和逻辑思维方式,对算法控制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入,能灵活运用不同结构解决复杂问题,提升项目完成质量。

(三)强化团队协作,促进交流分享

定期组织项目进展汇报和成果展示活动,对学生团队协作和学习有着积极推动作用。此类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现努力成果,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也是团队间相互学习、良性竞争的契机。比如在“大数据典型应用”项目中,各小组致力于挖掘校园消费数据背后的潜在信息。在项目进展汇报时,各小组依次阐述数据收集渠道、清洗过程以及初步分析方向。有的小组分享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校园电商平台消费记录的经验,有的小组介绍运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呈现消费趋势的过程。成果展示阶段,各小组通过精彩演示,展示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的学生消费偏好、不同时间段消费高峰等成果。台下学生认真聆听,学习他人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角度。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提升自身能力,也在相互激励中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热情。

(四)引入多元评价,注重过程反馈

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项目表现,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必不可少。单一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项目中的付出和成长,多元评价能从多个维度考量学生表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项目为例,在评价过程中,自评环节学生回顾项目全程,从代码规范性、算法合理性、功能实现完整性等方面审视自己的表现,总结优点与不足。互评时,小组同学依据评价标准,对同伴在团队协作、代码贡献、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教师评价则站在专业高度,结合项目目标,从程序正确性、创新性、文档撰写等方面综合评判。在项目过程中,教师实时关注学生进展,当学生在 Python 语法运用、函数定义等方面出现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实践效果与反思

经过优化项目设计后的PBL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同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3]但是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如何更好地平衡项目难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项目实施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实践优化项目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PBL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四、结语

本文围绕优化项目设计提升高中信息技术基于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实效性展开探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通过明确项目目标、丰富项目内容、强化团队协作和引入多元评价等具体措施的实施,旨在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洪德. 项目式学习模式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情景设计策略研究文献综述[J]. 中外交流,2021,28(10):476.

[2]刘亚. 基于STEAM的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设计研究——以”开源硬件与生活”为例[J]. 中国信息化,2022(11):115-116.

[3]刘婷婷. 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 空中美语,2021(9):87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