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戴静娴
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AI 作为目前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中推出的一种全新手段,适用于各阶段各学科教学,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和操作指导方面。不仅能提升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水平,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打造课堂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活跃氛围
学生作为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主体,长期以来在传统课堂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模式极大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为打破这一困境,教师可充分发挥 AI 技术的优势,构建动态化、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空间,赋予学生更多学习主动权。
以《互联网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前运用 AI 学情分析工具,深度挖掘班级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风格与学习习惯差异。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出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推理,有的学生偏好案例分析,有的学生则更适应可视化学习。基于此,AI 自动生成分层递进的学习方案:基础层提供图文并茂的信息泄露案例库;进阶层设置模拟黑客攻击的互动游戏,引导学生逆向思考防护策略;拓展层则推送行业前沿研究报告与专家访谈视频。
进入课堂后,教师先通过情境化案例导入,激发学生对信息安全问题的关注,随后明确 " 信息泄露危害探究 - 泄露途径分析 - 防护方案设计" 的学习任务链。学生借助平板设备自主选择 AI 生成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在希沃智慧课堂平台上开展探究。学习过程中,AI 智能反馈系统实时监测学生的答题准确率、停留时长、互动频率等数据,形成动态学习画像。当学生在分析钓鱼网站特征时出现理解偏差,系统会自动推送相似案例解析;若学生已熟练掌握基础防护措施,系统则智能推荐加密算法实践等进阶内容。
教师通过后台数据看板,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难点与兴趣点,在小组讨论环节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并组织学生开展 " 信息安全防护方案设计大赛 ",将自主学习成果转化为可视化作品。这种依托 AI 技术的自主学习模式,不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建构知识,更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真正实现" 以学定教" 的课堂转型。
二、构建自主学习空间,优化知识学习形式
学生作为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主体,在课堂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教师应尝试利用 AI技术构建自主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借此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授《互联网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一课时,教师提前在备课中,依据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个人信息泄露危害、泄露途径、保护措施”等,利用 AI 技术分析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借此方式助力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知识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明确课堂学习形式,并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如分析个人信息泄露途径,整理具体保护措施,帮助学生做好自主学习准确,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将课堂时间正式交给学生,呈现提前利用 AI 技术制作的个性化学习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选择方案内容进行学习,并借助希沃 AI 智能反馈系统,检测反馈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情况,便于向学生提供实时指导,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助力课堂实践操作,提高知识应用质量
信息科技学科具有实践性特点,需要教师注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借助 AI 技术助力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推动学生在操作中巩固知识。例如,在讲授《信息加密》一课时,教师选择利用授课后剩余的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借助 AI 技术向学生展现需要加密的重要信息,如学生档案信息,要求学生运用本次课堂中掌握新知识,实践操作加密个人信息。同时,围绕不同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情况,进一步利用 AI 技术向学生提供针对性实践指导,推动学生在指导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操作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操作经验。在实践操作结尾,围绕每个学生的操作表现,继续借助 AI 技术生成课后实践操作练习内容,推动学生继续在课后进行实践操作,借此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质量。
综上所述,AI 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融入,推动了教育智慧化发展。教师在今后开展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时,需要做到顺应教育发展,应用 AI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教学形式,进而推动信息科技教学智能化改革。
参考文献:
[1] 唐仁贵 . 人工智能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策略 [J]. 信息与电脑 .2025,37(07):215-217.
[2] 伍永金 . 基于人工智能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J]. 学周刊 .2025,(12):119-121.
[3] 魏天欣 . 基于人工智能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J]. 科幻画报 .2022,(10).172-173.
[4] 沈云 .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人工智能项目式教学的实践 [J]. 中小学电教(教学).2022,(1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