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关于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的课例反思

作者

梁艳珍

百色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本文以《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为指导,聚焦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强调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通过反复实践探究形成精品课,为广大一线高中数学教师提供教学案例。

关键词:平面向量;课程改革;合作学习

一、课例研究背景

教学现状综述。向量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个新概念,但是其规则简单,应用灵活,价值长远。《平面向量的概念》要求在一个课时内完成向量、向量的表示、单位向量、零向量、相等向量、平行向量等多个概念的学习。根据本人多年教学与观察,这节课一般会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就是老师讲授为主,教学效果像过流水线,学生过后要反复多次练习才能掌握,这种效率并不高。其二就是通过情境与学生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学生探究依托合理的情境设计,不然效率上不来,很多教师在这节课都无法完成课前设定的教学任务。

课程改革需要。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变革,通过精品课遴选、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带动各地各校广泛参与,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1]。

当地教育局对课程改革行动的积极响应。由市教育局牵头,以“推进以核心素养立意的数学课堂教学”为目标举办了一场持续半个月的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暨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现场展评观摩活动。要求本次参赛教师必须三年教龄以上,由本市18所高中推荐相应科目一位教师参加比赛。18位选手现场随机抽取6个课题,以保证每个课题都有3位教师进行教学,方便评委与同行进行评价。

二、学生分组的科学性

合作学习是非常科学的学习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同时又能使学生之间互进互学公平竞争[2]。合作学习本质是发挥集体的智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快乐和能力的提高[3]。这就要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协作互补能力,成员注重小组荣誉,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时刻积极提供智慧和力量。在分组的问题上我进行了以下操作:

1.分组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的学情、友谊关系、大致性格、研究意愿

2.分组时。将学生编号,按编号分组,学生牢记自己编号和小组名称,一个学期内无故不得换组。尽量做到成员固定不变。

3.分组后。花一定时间和精力进行小组团建,旨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欣赏队友,培养小组凝聚力,体会公平、良性竞争带来的快乐。这样的团建开学之初进行多一些,有一定成效后适当减少。

4.课堂上。在每个小组由四到八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的前提下,以合作、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为目标,在促进个人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得小组奖励。值得注意的是:老师要恰当协助学生分工,以方便学生尽快明确自身责任,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在《平面向量的概念》的备课听课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无法做到在一个课时内把平面向量的各个相关概念说明白,只完成1.1太短、完成1.1、1.2太长,成了满堂灌。后来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老师不但在一节课上就完成了1.1、1.2的教学,自己还非常轻松;学生不但搞明白了向量,悟性较好的学生对平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向量的加减法以及向量的坐标运算都无师自通起来。

三、合作方式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不同课程、不同课型上也有不同。主要的合作方式有(1)我问你答,互问互答(讨论式)。(2)演说式:学而优的学生演说,充当讲授角色,帮助同伴答疑解惑、解决问题。(3)论文式:在数学建模研究中常常用到。(4)辩论式:学生意见不统一时,鼓励学生表达观点,严谨论证。

《平面向量的概念》是高一下学期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具有基础性强、工具性强、特殊性强、容易理解的特点。容易理解的概念由学生自己说最合适,大组人多反而达不到每个人都能说一说的效果,因此新课教学采用的是4人一组的小组式合作学习。合作方式是讨论式为主,辩论式为辅。在“向量的概念”、“向量的表示”、“向量的平行关系”、“向量的相等关系”的探究中都是4人小组完成;而综合练习题的合作是8人组合,旨在一个教会两个,两个教会四个,短时间内将问题解决,并希望通过更多学生思维碰撞达到培养学生领悟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四、教学效果的达成情况与实践效果

18位选手现场随机抽取6个课题,因此《平面向量的概念》一共有3位选手参赛。恰好我是第二位,没有时间欣赏另外两位同课题的教师的风采。但是评分出来后,我的得分不但是三位老师中的最佳,也是全场最高分。后续不少兄弟学校听课教师也对我的教学设计与展示给予了赞扬。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肯定和最高的荣誉,也为我研究“合作学习法”的可行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比赛结束后半年,学生真正上到这个内容后,我校部分数学教师参考了我的教学设计与素材,通过真实课堂上的个别提问、学生板书、作品投影点评和学生小结发言,解决了上面教学现状综述所提到的两个核心问题。从课堂上就可以看出学生初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课后作业和学生课后提问,发现部分学生对后面的向量的加减法以及向量的坐标运算都无师自通了很多,学习兴趣浓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2023年)

[2]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

[3]丁莉萍.数学教师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之比较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21,6:4-11.